印度科技产业的世界野心

2011-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1年7期


  科技精英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在印度社会迅速崛起,他们不但拥有技术和财富,并且为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无论是发展火箭科技还是从事DNA研究,印度人正在极力甩掉自己那顶“贫穷国家”的帽子,并且努力赶超中国。知名科技女记者安吉拉·萨伊尼亲赴印度科技产业城市与“印度硅谷”实地探访,写作的新书《极客之国:印度科技如何掌控世界》,为世人揭示了印度高科技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最新状况,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科技产业的竞争呢?
  拉瓦萨,电脑控制的城市
  安吉拉·萨伊尼在《极客之国》中写到了一个“电脑管理的城市”。孟买是世界知名的城市都市,可是在距离这座大都市仅几个小时车程的印度西海岸,高山丛林密布,大象、蛇、洞穴蝙蝠、老虎等珍禽异兽随处可见,动物学家在那里随手就可以找到一些新的物种。那里就像是文明的尽头,就连手机都会接收不到信号。
  然而就在如此神秘的印度西海岸的一个山谷里,躺着一座神秘的新兴城市:拉瓦萨,即便有人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也并不为过。拉瓦萨的对外宣传广告说,这是“一座由机器管理的现代化都市”,中央电脑控制着这座城市从社区保安到交通运输等诸多细节,这是真的吗?
  10年以前,拉瓦萨地区还到处是部族居民的小棚子,如今这里到处是高挑而多彩的现代化建筑。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座城市的拉瓦萨公司甚至把欧洲很多地方的街景移植了过来。与熙来攘往的印度城市相比,这座规划建设中的新城安静得就像座“鬼城”。
  某种意义上,这座城市就像是印度的一个实验项目,他们挑选了拥有多个美国中西部城市管理经验的美国人斯科特·莱顿负责管理,他会负责管理这里直到第一批居民到来并选出他们的市长。
  印度传统城市里充满了陋巷和贫民窟,甚至连基本的水和电都无法保障。或许有外国人觉得那些街巷很草根很亲民,但从拉瓦萨项目可以看出,其实印度人也希望创造出一座不那么“简陋”的城市,他们想到了用机器来管理,全部无纸化办公,拉瓦萨公司甚至想把这种模式推广到诸多印度城市乃至全世界。
  而拉瓦萨的智能化城市系统,是由印度三大IT公司之一的WIPRO负责建造架设的。居民可以通过一个网站来做诸如缴纳账单、获取服务、报告问题、投诉或者任何需要政府帮忙的事情。没有电脑的家庭会安装一个智能终端,硬件每4年更换一次,软件通过网络随时更新。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对拉瓦萨城的每一寸土地进行监控,任何一个路灯、一个水龙头、一根光纤、交通枢纽,哪怕是一根水管爆了,也能掌握它确切的位置。设计者说:“我们不能再往印度那些超载的特大城市里塞人了。”
  在未来的40年中,将会有数亿的印度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来居住,而在欧洲要经历1000年才会迁移那么多的人,印度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必须更迅速。然而,根据设计规划,拉瓦萨的城市人口承载量仅为30万,也就是说,拉瓦萨占据了孟买1/10的土地面积,但是却只能装下将近2%的孟买人口。
  而这,仅仅是印度实现“高科技革命”的一个例子而已。
  研发投入上赶超中国
  去年,印度总理辛格说,印度未来要在科技研发投入上达到目前投入的双倍,达到日本和美国的水平。目前,印度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8%,与巴西和南非差不多;印度希望在2012年达到1.2%,并最终达到占GDP2%,超过中国目前的1.5%比重。英国目前的科技投入占GDP比重为1.8%,并且宣布即将在未来4年内削减预算,于是,印度人兴高采烈地认为,印度终于可以在科研投入上超过曾经殖民过印度的英国了。
  印度每年培养将近60万的工程师毕业生,他们就是这个“极客之国”的中流砥柱。所谓“极客”,翻译自英文geek,本来是指个性古怪的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词开始指那些对网络等科技非常热衷并投入大量时间去钻研的人。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庞大群体的代名词。热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就是描写4个美国大学研究所里的“极客”生活的,或许是为了反映印度人在美国科技界的一席之地,《生活大爆炸》主人公之一的拉吉就是印度人,一个在女人面前不敢说话的印度物理学博士。安吉拉·萨伊尼将新书命名为《极客之国》,也恰恰说明了科技精英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在印度社会的迅速崛起,他们不但拥有技术和财富,并且为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印度的IT科技企业很多聚集在德里或是班加罗尔,西方IT科技公司中的形式和文化已经在那里被本土化了。班加罗尔的年轻IT企业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基于语音的互联网络,这种技术可以允许任何一个只拥有手机的人运用网络。班加罗尔有那种设计师和科技族们的定期聚会,这种氛围很像是在美国硅谷。或许是这些努力和准备,才给了印度人一个梦想,那就是到2015年,印度的软件产业产值会达到120亿美元,而在1990年,这个数字仅仅为1.9亿美元,25年间,产值增长了近60倍。
  以印度最著名的IT技术服务与咨询企业Infosys(印孚瑟斯)为例,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被称为是“印度的比尔·盖茨”,印度软件业的教父级人物,他是把公司式管理引入印度的第一人。该公司目前拥有12.8万名员工,为33个国家的企业提供服务。他个人的创业经历更是传奇,因为他只花了250美元创立这家公司,如今他的身价将近16亿美元,但他仍然过着传统印度那种非常简朴的生活。
  中国与印度高科技企业的关系也在竞争与合作的双重身份中徐徐拉开。Infosys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云集的上海和杭州建立了开发中心。而西南航空更是开设了成都直飞班加罗尔的航线,成都作为中国西南部的软件业中心,希望能够在班加罗尔这个世界性的软件外包中心分得一杯羹。
  高科技无法改变的问题
  就在印度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来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时候,印度人却发现,有些问题远非高科技可以解决的。以软件业中心班加罗尔为例,三天两头的恐怖袭击几乎是这座城市的噩梦。
  随手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2005年12月30日,班加罗尔科学院遭遇恐怖袭击,一名大学教授中弹身亡,另有5人受伤;2006年10月,班加罗尔警方破获了一起试图攻击政府建筑物的恐怖袭击案件;2008年7月25日,班加罗尔的商业中心区、汽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区连续发生了7起爆炸案;2010年4月,班加罗尔的一家板球场发生土制炸弹爆炸,多人受伤。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班加罗尔的治安情况,巴基斯坦等国的极端组织最喜欢在班加罗尔进行恐怖袭击,因为那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且又是“印度硅谷”的所在地,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局势以及极端组织的恐怖袭击恐怕不是高科技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可以。
  在印度,每3分钟就有2人死于肺结核病。印度政府建立了一个医药研发信息共享网站,使得印度数百名生物制药学家可以彼此共享研究成果,消灭结核病在印度的蔓延。
  据印度政府的测算,印度在2012年将创造1000万至1500万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生物科技产业和IT产业。
  印度人心中最大的心愿或者说是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航天业。去年圣诞节的周末,一个电视画面让印度举国上下陷入了伤感之中:电视画面显示,火箭在脱离发射台一分钟后就被黑棕色的浓烟吞噬,这枚火箭是在印度南部城市钦奈附近的一个发射场发射的,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发生爆炸,通讯卫星也炸飞,而去年4月印度的另一颗火箭也以近乎同样的方式偏离了轨道,印度的媒体将此视为印度的“耻辱”。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就曾梦想探索太空,那是印度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之一。而如今,探索太空的梦想被爆炸的火箭炸得支离破碎。但印度国会依旧希望可以在2015年将宇航员送去太空,就像中国一样。
  安吉拉·萨伊尼在文章中也表示了对于印度航天计划的担心:“对于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说,载人航天计划或许夸张了点,但是它传达了这个国家的一种信号,就是终有一日印度也可以在太空资源上宣誓立场。不过,西方肯定觉得尚躺在阴沟里的印度,怎么就眼望着星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