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核电之争

2011-12-29 00:00:00胡伟
看世界 2011年9期


  整个三月,世界的神经被日本地震和利比亚战争牵动。利比亚战争成为国际油价短期波动的引爆点,而日本震后核泄漏恐慌持续发酵,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核电反思。各种迹象表明,这种反思不是短期行为。除核泄漏直接受害国日本外,关于核电反思最强烈、争论最激烈的当属欧洲地区。这源于核电在欧洲的重要战略地位,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欧盟层面核电问题绝不仅仅是行业问题,而是牵动党派神经的政治问题,向左向右都有各种因素制约,决策艰难。
  日本核泄漏引发反核浪潮
  欧洲各国对核电问题历来态度不一。核电强国法国是坚定的保核派,这源于法国对核电产业的依赖和先发优势。法国核电装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国内电力供应的78%来自核电,核电依赖度世界第一。奥地利地缘上与乌克兰较近,受切尔诺贝利事件影响较大,是坚定的弃核派,已将无核作为政治目标写入宪法条款。意大利曾在1987年公决弃核,但为摆脱能源进口依赖,于2009年立法重建核电,准备于2013年起新建13个反应堆。但该计划遭部分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对,在最新的民意调查中,高达53%的民众对此持反对态度。德国是核电大国,已运行核电站17座,但国内资深反核势力“绿党”已深深扎根德国政治生活,本次利用日本核泄露事件,联合“社民党”,对“基民盟”的默克尔政府核电政策穷追猛打。目前,压力之下德国已暂时关闭7座核电站,通过三个月的关停检验国内电力供应的承受力。
  本次日本核泄漏,似乎给了欧洲弃核派不可辩驳的理由和来自底层民众的强力支持。底层反核浪潮席卷欧洲,一些政客们急于划清界限,贴上反核标签。
  欧洲对核电依赖到底有多深
  但是,在欧洲保留核电的理由也同样充分:一是欧洲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需要。欧洲能源进口依赖度很高,曾经的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争端对欧洲用户不亚于噩梦,核电在发挥进口替代方面发挥作用巨大,直接减少了对天然气发电的需求,而这种作用短期内绝对不是风电、太阳能发电可以替换的。
  二是气候战略的需要。欧洲国家在新能源产业上有较大领先优势,2007年欧洲就单方面提出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的承诺,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欧洲方面又表示如会议达成协议,可承诺至2050年减排95%的目标。欧洲雄心勃勃的减排决心可理解为拥有核电等清洁能源,如果离开核电,欧洲气候战略咄咄逼人的态势和对发展中大国的压力就难以为继。
  此外,主要欧洲国家均为《京都议定书》附件1中的缔约方,承担量化减排义务。有媒体预测,仅仅德国关闭7个核电站,用于替代核电的化石能源发电将多排放800万吨二氧化碳。如完全弃核,德国方面将不得不花费巨资购买减排指标。德国尚且如此,其他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执行起来则更加困难。
  争论仍将继续
  可以肯定的是,欧洲核电争论将持续,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维持或许是更可能的结果,毕竟向左向右的政治风险都不小。有人将德国部分核电三个月的暂时关闭理解为“渐进式弃核”。但时间也许会证明,这不过是对反核力量的安抚,是压力之下的基民党为马上开始的地方州政府选战制定的权宜策略。毕竟气候战略问题关乎欧洲未来,也许就是欧洲经济复兴抑或加速衰退的分水岭。在执政党人听来,那些夹杂着政治口吻的批评声音颇有些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的意味。随着福岛核泄漏事件在未来被时间冲淡,来自底层民众的压力将逐渐减轻,对核电的反思也将更理智,各派别将有足够时间对各种国家利益来个理性排序。
  由于争论的存在,欧洲核电新项目在一些国家的通过速度将大大放缓几成定局,追加的安全支出将大大增加,甚至不排除个别欧洲小国选择弃核。但为了能源安全和气候战略这些关乎欧洲未来的核心利益,欧洲领头羊国家和欧洲整体弃核则是小概率事件。核电争论将成为政治生活的常设议题。对于欧洲的政客们,对核电问题的表态关乎其政治前途,也许在未来10-20年里,这个左右为难的政治议题要经常借助掷硬币来帮助选择了,而此后人们也要学会习惯这些人经常前后不一的表态了。
  (作者单位:国家电监会东北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