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这个世界最大的可可出产国2002年爆发内战。去年底的总统选举的本意就是结束对峙,重新团结,但结果出现两个总统并存的局面,这种局势整整持续了半年。直到4月11日,巴博在其位于阿比让的官邸中被前总理瓦塔拉的部队抓获。
局势扫描
在推迟了数次之后,科特迪瓦独立选举委员会于去年12月2日宣布瓦塔拉为科特迪瓦大选获胜者。而宪法法院却宣布结果应相反,因为宪法法院宣布科特迪瓦北方瓦塔拉占据优势的7个省的选票有舞弊行为而无效。
军方封锁了边界,挂上“外媒莫入”的牌子。两天后,巴博宣誓就任新一届科特迪瓦总统,而几小时以后瓦塔拉也宣誓就职,并且都组织了自己的内阁,科特迪瓦惊现“一国两君”局面。联合国、非盟、欧盟、美国和法国均拒绝承认巴博的总统地位。瓦塔拉设在一家豪华酒店内的办公室,就由联合国维和部队看守。
美国总统奥巴马迅速对瓦塔拉当选总统表示祝贺,并表示国际社会将确保那些“阻挠民主程序和违背选民意愿”的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国总统萨尔科奇呼吁巴博“尊重人民的意愿,克制自己,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引发暴力的行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稍早呼吁巴博“为国家利益尽自己份内的义务”,对政权移交采取合作态度。尼日利亚总统和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负责人也都表示支持瓦塔拉,非洲联盟表示对该国事态的发展“深切关注”。与此同时,许多国际组织宣称,只和被联合国承认的政府合作。
总统之争令科特迪瓦局势迅速恶化,成千上万的难民逃离家园。某西非国家领导人警告巴博,如果不交出政权就将面对来自西非经济共同体合法的武力。巴博则回应说,如果西非国家胆敢非法干预,他将对这些国家生活在科特迪瓦的公民进行打击。
口舌之争立即演变为武力之争,支持瓦塔拉的武装于今年3月28日对巴博阵营控制的南部地区发起总攻。4月4日,在劝说巴博交权的几轮谈判破裂之后,瓦塔拉于是连同联合国的行动部队(UNOCI)、前殖民国的法国军方,大力打击藏匿的巴博与其少数亲信,目标包括总统府、巴博官邸以及经济首都阿比让市的军事要塞。三天后,瓦塔拉通过电视台宣布,对位于经济首都阿比让的前总统巴博藏身的总统官邸实行封锁,并表示采取相关措施,尽快恢复民众的正常生活。
4月11日,巴博在其位于经济首都阿比让的官邸中被捕。巴博和其夫人西蒙娜及儿子米歇尔随后被带到瓦塔拉阵营大本营“高尔夫酒店”。瓦塔拉阵营驻联合国大使对外表示,巴博身体状况良好并将接受审判。
巴博的选择
总统选举刚结束,巴博就感受到了压力,他首先面对的就是西共体。作为一个盛产可可的国家,很多西非的移民都去科特迪瓦专门种植可可,这自然会牵涉到西共体的利益。总统之争发生后,西共体很快给巴博发了最后通牒,并派了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科特迪瓦,跟巴博方面进行谈判。西共体态度坚决,他们不希望看见这样一个僵持的通过自己的武力占据总统职位不放权的局面。
除了西共体,联合国、美国和法国都不支持他。到后来,从首都阿比让的总统府到西部城市迪埃奎,在与瓦塔拉激战的最后关头,该国全体军队力量、警宪力量都已经抛弃他而支持瓦塔拉。因为瓦塔拉被认为是非洲抗争的一种模式。虽然事关国家权利之争,却含有民众反对巴博政府腐败独裁、保护投票果实的意义。虽然巴博也是经民选上台,可是对他的各种指控从来没有断绝,他已经被大部分选民抛弃。瓦塔拉曾经希望避免争取当选权利的路上铺
LXM84ZT4w+gYBfK25J9AkQ==满鲜血与尸体而拒绝内战。科特迪瓦局势就要发生巨变,这个维护民主权利和选举透明结果的抗争,将在非洲大陆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年66岁的巴博在科特迪瓦绝非等闲之辈,这位极富争议的政治人物年轻时是一名激进的大学老师,并因此在1971年入狱两年。这个人脾气虽然古怪,但是魅力十足。据他身边的人评论,虽然巴博易怒,他的笑容却很有感染力。
2000年,巴博当选科特迪瓦总统,一方面他因促进科特迪瓦经济而获得民众支持,但也因为独断的作风而遭到诸多质疑。过去半年,这种作风在国际媒体对他的报道中得到完整体现。这位2000年当选的总统,其实2005年任期就已经结束,但是因为国内局势(2002年以来的内战)关系,总统选举拖了五年之后于去年底才举行,结果出来后巴博落选,于是拒绝交权。
在非洲国家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当权者比较迷恋权力,争夺有限的资源。他们对选票政治没有信心,冷战后民主在非洲刚搞了20来年,与试验了几百年的欧美国家相比基本处于婴儿级别。在这个民主架构里面社会基础极不稳固,既然如此,很多支持者都是动员自己的一些支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失去了权力,很快可能自己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动荡的人生,在非洲很多国家,这都是一个通
p0b3G0hjVbZ7MUD+KrEuzg==病。
由此观之,巴博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瓦塔拉:熬个总统容易吗?我!
从经济专家到谋求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政治人物,瓦塔拉的从政生涯伴随了科特迪瓦近20年从政治动荡到南北分裂对峙的坎坷道路。他的支持者把他看作科特迪瓦的救星,反对者则认为他为其政治野心不惜把国家推向战争。在迈向总统府的长征中,瓦塔拉历经一次次的挫败却又屹立不倒,这次好不容易从选票里熬成了总统,还要被巴博霸着不放,是可忍孰不可忍?
瓦塔拉于1969年出生于科特迪瓦中部,学生时代在邻国布基纳法索接受中学教育,之后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深造,并获得经济学博士的头衔。1968年,他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经济师。1988年,担任西非中央银行行长,90年代初受提拔出任总理,是当时的总统博瓦尼30余年来任期中唯一的一名总理,从此踏上了政治仕途。
1993年,博瓦尼逝世,议长贝迪埃依据宪法继任总统。瓦塔拉虽然否认曾试图抢先接任总统,但对贝迪埃继任的方式也颇有微词,而贝迪埃的反对派也私下希望瓦塔拉能取而代之。不过,他的首次总统竞选打算因为他的身份问题而落空。贝迪埃继任总统后,尽全力阻止瓦塔拉挑战总统职位,于1994年年底,也就是总统选举前10月,推出总统候选人条件新法案。瓦塔拉于是因为曾经以布吉纳法索国籍进入国际组织工作,被认定身份不够纯正,瓦塔拉被迫放弃参选。
也正是在这种政治纷争背景下,瓦塔拉与巴博再度相逢。如果说瓦塔拉曾深得科特迪瓦独立之父博瓦尼赏识的话,巴博则自1980年代起就挑战博瓦尼的一党统治。1992年2月,巴博因为号召并参加抗议游行活动,而被当局依照新出台的规定,判处两年监禁。而这项新规定的始作俑者正是担任总理的瓦塔拉。
1999年7月,瓦塔拉在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干事五年后,决定回国参加2000年的总统竞选。但是,新修改的宪法重新使他的科特迪瓦国籍成为疑问。此间,贝迪埃政权虽然被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但科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决瓦塔拉的总统候选人资格无效。巴博在街头连日的抗议骚乱中当选总统。
2005年,巴博任期接近尾声,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接受组织新的总统选举。同年4月,科国各方政治力量签署一项“和平协议”,其中包括修改宪法中有关总统候选人国籍资格的条款,瓦塔拉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竞选。
不过选举活动五年间延期六次,一个任期又拖过去了。直到2010年11月28日,科特迪瓦的总统选举才正式举行。一周后,瓦塔拉与巴博在第二轮投票中对垒。接下来,就是维持了半年的“一国两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