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澳大利亚人喜欢什么动物,可能你首先想到的便是袋鼠。的确,袋鼠已经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被画进了澳大利亚的国徽,你知道吗?澳大利亚的袋鼠数量几乎是其人口的3倍。澳大利亚人热爱袋鼠似乎是天然的,不过,他们还热爱另外一种动物,它既不起眼,也不招人喜欢,而且一般是人见人打,这种动物对澳大利亚人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袋鼠,甚至有人说它才是真正的澳大利亚“国鸟”,它就是苍蝇。
苍蝇不怕人
在很多国家,苍蝇只是多,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澳大利亚则不然,或许是澳大利亚人对苍蝇的偏爱,这里的苍蝇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无论是广阔的内陆干旱地区,还是绿树葱茏的沿海城市,苍蝇横冲直撞、逍遥自在。他们经常成群飞舞,尤其喜欢绕着人的面部打转,嘴巴、鼻子更是它们的栖息首选地。
这可能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苍蝇喜欢湿润的地方,就把人类有水分分泌的眼鼻口以至皮肤当作停留的好地方。在澳大利亚,因为开口讲话,苍蝇飞进嘴里的事情时有发生。
另外,澳大利亚人西装革履背着十多只苍蝇行走是常见的事,有人在身上喷驱虫露,或拿着小树枝在身体上拍打驱赶苍蝇。还有人说,夏季最好在前额绑一块湿布,供苍蝇栖息,这样它们就不会侵扰身体的其他部分。
影响无处不在
其实,苍蝇对澳大利亚人生活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从语言到穿着,从行礼方式到烹调方法,苍蝇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已深入到文化层面。
还有人认为,澳大利亚独特的口音就和苍蝇有关。为防止说话时有苍蝇飞进嘴里,澳大利亚人不得不加快语速,减小张嘴幅度,把长单词缩短。在澳大利亚的俗语里,苍蝇也扮演着有趣的角色。“身上没苍蝇”,指一个人机智;“不伤害一只苍蝇”形容为人温和;而“与苍蝇喝酒”则是自斟自饮的意思。
澳大利亚人把在脸部附近挥手这一赶苍蝇的动作,固定成一种澳大利亚独有的打招呼手势——“澳大利亚举手礼”。无论是农场主,还是政客,大家都会频频使用举手礼。1954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访问澳大利亚时,也由于苍蝇的骚扰,采用了澳大利亚举手礼。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澳大利亚的认可,立刻获得了不少澳大利亚民众的赞誉。
早期的澳大利亚拓荒者为了让苍蝇远离自己的肉食,将肉浸泡在盐水、油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烹饪方法。
此外,由于赛马是澳大利亚人的一大爱好。马粪,赛马场也成了苍蝇喜欢光顾的场所。每逢赛马节,女士们既不愿喷洒气味不好的驱蝇露,又要防苍蝇,于是各想奇招,她们的穿着成了赛马节上的另一大看点。有的帽子上带有面纱,遮住整个面部,有的则在帽子上插五颜六色的羽毛,吸引苍蝇落在上面从而避开脸部。
从无奈到容忍默认
虽然澳大利亚人对苍蝇也感到无奈,但是他们并没有采取措施来大规模消灭苍蝇,更多的是容忍和默认。2000年悉尼残奥会的开幕式上,还放飞了以澳大利亚苍蝇为造型的巨大气球,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人不仅没有排斥“丑陋”的苍蝇,而且让其代表国家的形象并推广之。
可以这么说,澳大利亚人不把苍蝇视为害虫,原因有如下几个:一是澳大利亚整体环境较洁净,没有过因苍蝇而产生的大规模疾病,相反,许多国家的大学及科研部门每年都向澳大利亚订购无菌苍蝇,用于研究、教学或渔场饲料,澳大利亚人靠出口苍蝇获得可观的外汇储备。二是澳大利亚人认为苍蝇也属于自然界生物链的一环,它们不仅能分解粪便和尸体,甚至还能像蜜蜂一样为开花植物传媒授粉。三是每年夏季结束,苍蝇也自然消失,并不会对澳大利亚人纠纠缠缠、不扰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