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城的科学家
公元127年,雄伟的亚历山大灯塔还雄伟的竖立在这座巨城的边上,它的灯火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一位阿拉伯旅行者在日志中写道:“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每当它的灯火被黎明所掩盖的时候,这座当时埃及最为重要的城市才迎来新的一天。
克劳迪亚斯·托勒密正是这座城市在这一年里迎来的某一位客人。托勒密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也有人说他生于埃及的希腊化城邦赫勒热斯蒂克。同当时许多伟大的学者一样.他也来到亚历山大求学。此后他长期住在亚历山大城,经常足不出户。
托勒密尽管足不出城,但在这里,他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并且学会了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托勒密的研究角度比前人更为科学和理论化。他所做的一切也许只是为了了解整个世界——不仅仅是人类可以居住的地方,他还想知道地球是怎样同茫茫宇宙相联系的。
在古老的宇宙观中,人们把天看成是一个盖子,地是一块平板,平板就由柱子支撑着。但同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托勒密认为世界是球体,他对此坚信,并提出以下几点理由:
如果地球是扁平的,那么全世界的人将同时看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我们向北行进,越靠近北极,南部天空越来越多的星星便看不见了,同时却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星星;每当我们从海洋朝山的方向航行时,我们会觉得山体在不断地升出海面;而当我们逐渐远离陆地向海洋航行时,却看到山体不断地陷入海面……
这些对地理学的热爱转而侧重于实用方面——如何将世界展示在地图上。尽管对于宇宙的理解,他跟随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甚至认为宇宙的运动是由上帝推动的。
这个不反映宇宙实际结构的数学图景,却较为完满地解释了当时观测到的行星运动情况,并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从而被人们广为信奉。
在没有望远镜、电脑或卫星的时代,难以想象托勒密究竟怎样获得有关世界的信息。他曾担任亚历山大城图书馆馆长一职。这个被视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太阳”的地方,也许给他提供了一些“更古老的地图”作为参考。遗憾的是,这个图书馆最终被入侵的罗马军队付之一炬。
更多时候,他从喜欢聊天的水手那里获取资料,因此,他常常凭借猜测绘制大陆和海洋的形状。伦敦苏富比拍卖行的地图专家戴维·金索普说:“当想到他的绘制只能依靠海员和乘客的描述而进行,你就知道他的工作有多么困难和非比寻常。”
地图应该怎么画?
托勒密有地理学著作8卷,其中6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1492年,哥伦布雄心勃勃地从西班牙海岸出发,一路西行寻找遥远的东方。他带着3艘帆船、87名水手,以及一本由托勒密编写的《地理学》。
在《地理学》这本书里有一幅当年托勒密测绘的地图。托勒密非常清楚,将球状的地球表面画到一张扁平的地图上意味着许多误差和扭曲,因此他创立了将球体图形投射到平面上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极大的耐心以及数学方面的知识。
在地图上,托勒密费尽心思地把8000多个地方——他所知世界的经纬度坐标,收罗在一起;在《地理学》这本书里,托勒密详细说明如何采用两种方法将球体的地球绘制到平面上,还应根据不同地方绘制不同大小的地图,并且不要忘记以北为指标。有地图常识的人知道,这就是地图的数学基础——投影、比例尺、方向。由此后人绘制出了一系列的托勒密地图。
在《地理学》一书中,托勒密将整个世界画在20多张地图上。其中欧洲画了10张,亚洲画了12张,非洲画了4张。托勒密绘制每张地图时,总是将地图正上方定为正北,这便是我们现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由来。在这本书的最后,托勒密列出了地图上所有的地名以及它们的经度和纬度。
关于这一卷古老地图的重新发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700多年前的一天,在古罗马的都城康斯坦丁堡,一份意外之喜落在了走街串户寻访古籍的马西马斯·普拉努得斯神父身上——他发现了一份湮灭很久的《地理学》手稿,这使一个世界呈现在他面前。
到1477年,在托勒密版本地图的基础上,世界首本印刷地图集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出版。2004年英国沃丁顿勋爵的庄园遭遇火灾,在当地村民的救助下,庄园图书馆中收藏的约700本地图集与地理学书籍幸免于难,后来被送入拍卖行进行拍卖,使人们得以看到当年托勒密的世界。这卷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地图册,于2006年在伦敦索思比拍卖行以213.6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成为有史以来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地图集。
即便如此,与中世纪地图相比,托勒密地图颇有先见之明。在公元7世纪,世界地图简单得就只有亚洲、欧洲、非洲三分天下,并且亚洲被绘画得巨大,但这并不是因为有人考察测量的原因,而是仅仅因为《圣经》中圣奥古斯丁曾说过,亚洲 “最受上帝福荫”。
托勒密的信徒
幸亏哥伦布选择了托勒密。这位航海发烧友在这位科学宅男的指引下,于那次改变人类历史的航行开始之前,精心阅读了5本书,《地理学》正是其中之一。
1492年的10月9日,船队已经在茫茫大西洋上向西航行整整一个月了。尽管哥伦布一路上使尽一切办法让船员们安心,他甚至故意把航程的计算结果缩短,以使船员们认为航行得没那么远,还有能力返回西班牙去。他给出的承诺是:给我三四天时间,让我沿原计划的航向继续航行,如在期限内没有发现陆地,就照你们的意思返航。
10月11日,船队开始发现海上漂着的嫩树枝、经过加工的小木棍等来自陆地的东西。每个船员终于相信,亚洲就在前面。
10月12日,他们终于看见了一片陆地。他们惊讶地发现了这片陆地上生活的裸体人。当哥伦布把所有船上人员召集起来,宣布占领该岛的时候,一些土人好奇地围着他们看着。哥伦布把一些小红帽和玻璃珠子赠给这些土人,他们如获至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哥伦布开始寻找日本和震旦(中国),他们相信天堂城市杭州就在附近。他们一点也不知道,中国的元朝在100年前就已结束,现在是明朝的天下。各地不断有农民起义,而在海面上,中国的抗倭将领正在和日本的海盗集团进行旷日持久的周旋。
既然哥伦布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这种见解就随着新闻传播被公众普遍接受,西班牙国王和教皇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就像后来人们都接受了“印第安人”(原意“印度人”)。
但是在知识界,人们发现了一个两难选择。按照托勒密近似正确的地球大小的观点,哥伦布绝对不可能在33天到达亚洲。于是有了1504年,一个曾航行到过南美海岸名叫阿梅里戈的声明:“我们可以正确地称之为新大陆,它是完全新鲜的事物。”1508年有人宣布:阿梅里戈发现了“世界上第四大洲”,因此应该用他的名字把这个大洲命名为亚美利加洲。
但实际上,当时包括阿梅里戈在内的所有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的人,都设想南美洲和东南亚的关系与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关系非常相同,哥伦布此前也曾意识到自己发现的是另一个大陆,但是他们都认为这个大陆是一个迄今尚未发现的亚洲附属地。
托勒密错了,还是哥伦布错了?我们今天很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实际上1521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答。
在此之前,各个大洲不过是封闭的大陆,每个国家都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在此之后,割裂的大陆联系在了一起,真正的世界史开始了。
尽管托勒密的信徒哥伦布到死也认为自己是到达过印度的西方人,尽管他所认为的印度,不过只是巴哈马群岛而已。
16世纪另一个版本的古地图册里,出版者给托勒密戴上了一副眼镜,这是眼镜第一次出现在古地图册的封面上,戴上眼镜的托勒密,目光显得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