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沙拉夫的家国梦

2011-12-29 00:00:00王猛
看世界 2011年12期


  按照巴基斯坦军队的传统,他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成为将军的士兵。原因显而易见——穆沙拉夫是少数族裔(穆哈吉尔人)。1947年印巴分治前几天,年仅4岁的穆沙拉夫随父母乘坐最后一班火车逃离印度抵达巴基斯坦的卡拉奇。
  
  因“9·11”而成反恐焦点的明星很多,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无疑是其中比较闪亮的一个。2011年5月,“9·11”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丹被成功击毙,而此时已经流亡伦敦的穆沙拉夫却宣称要重返巴基斯坦竞选总统。
  穆沙拉夫的政治生涯跟“9·11”事件密不可分。2001年,作为世界反恐前沿阵地的指挥者,他被《时代》杂志评论为从事着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他两次与自杀式暗杀近在咫尺,其中一次坐在轮胎只剩下钢圈的汽车里成功逃脱。他指挥的反恐力量捕获了670余名“基地”组织成员,虽然当时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羽翼分布在巴基斯坦的山区和城市中,包括本·拉丹和扎瓦赫里。
  1998年核武器试验后,巴基斯坦被国际社会逐渐边缘化,“9·11”事件让穆沙拉夫终于有机会带领他的国家重新回到国际舞台中心。正如他本人所言,他的人生充满激情,也从不回避敏感问题。现在“基地”组织大受损失之时,还是戴罪之身的穆沙拉夫,能否成功归来?
  成也军队,败也军队
  “军装是我的第二层皮肤。”这是穆沙拉夫的名言。然而这身皮肤并不天生高贵,按照巴基斯坦军队的传统,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成为将军的士兵。原因显而易见——穆沙拉夫是少数族裔(穆哈吉尔人)。1947年印巴分治前几天,年仅4岁的穆沙拉夫随父母乘坐最后一班火车逃离印度抵达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他们前脚刚走,火车上的穆斯林就被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杀害。当时,巴军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来自巴北部省份旁遮普省和西北边境省份的人,所以来自“敌对国”印度的穆哈吉尔人备受压制,在军队中从来没有超过少校军衔的。穆沙拉夫破了这个例,他依靠的是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
  1964年穆沙拉夫参军,并在一所著名军校接受了严格训练,第二年,印巴就发生了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穆沙拉夫自愿报名参加了特种部队,在前线与印军浴血奋战17天,最终荣获了萨纳德勇士勋章。
  穆沙拉夫为人忠诚、恪尽职守、战功卓著,除此之外他还同谢里夫政府关系平和,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能在日后问鼎巴国军界第一把交椅。当时他统率的精锐之师驻防在旁遮普省的孟腊,邻近首都,堪称禁卫军,一旦情况有变,便可挥师入京“护法勤王”。出任陆军总参谋长伊始,穆沙拉夫将军的地位并不稳固,因为巴军内部派系林立,关系盘根错节,来自国内四大民族的旁遮普族和帕坦族的军官控制着巴国近52万人的军队,两族军官互相倾轧,常常闹得不可开交。而穆沙拉夫来自少数族裔,中立人士的背景此时帮了他的大忙,使他可以从容周旋于两派势力之间,从而不动声色地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1999年10月12日,发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场军事政变,令整个世界大吃一惊。至此,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52年的建国史上有关军事政变又新添一页。作为这场不流血政变的领导者,时年56岁、戴眼镜、蓄着小胡子、一向不苟言笑的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将军,一鸣惊人,登上巴基斯坦权力的顶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
  “军队是巴基斯坦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穆沙拉夫在政变成功后的电视讲话中告诉国民,“我不会让人民回到假民主时代,而是进入真正的民主时代。我谨此向你们保证,按安拉的旨意,我会这么做的。”
  多年后的2007年11月28日,当穆沙拉夫挥泪告别战斗45年的军界生涯时,悲剧的种子也开始埋下。当时的告别宴上,他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声音哽咽,讲到激动处,眼眶里噙着泪水。一些陆军将领纷纷说,这种送别场面令人潸然泪下。次日,穆沙拉夫在首都伊斯兰堡以非军人身份宣誓就任巴新一届总统,这距离他在10月的总统大选中当选总统已经过了两个多月。在那次大选中,反对派一直要求穆沙拉夫卸下军职后才能参加总统大选,并为此抵制总统大选。
  所有的一切在穆沙拉夫拥有军权时,都还可以正常运行。一旦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尽管拥有总统之尊,国内反对派必然会对其进行反扑。2008年2月,巴基斯坦举行议会选举,反对党巴基斯坦人民党和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获胜,并同意组建联合政府。议会选举的失败,表明穆沙拉夫在政治上已经失势。8月7日,人民党联合主席扎尔达里同穆盟(谢里夫派)领导人纳瓦兹·谢里夫在伊斯兰堡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巴执政联盟决定启动对穆沙拉夫的弹劾程序。8月18日,脱下“第二层皮肤”的穆沙拉夫为了避免弹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辞职。
  最终还是遭遇清算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10天后穆沙拉夫突然辞职开始,他的政敌便要求对他进行彻底的清算,尤以被穆沙拉夫逼迫流亡的谢里夫为首。在谢里夫号召军队起诉穆沙拉夫之后,国内要求进行审判的声音在2009年尤其响亮,甚至有巴基斯坦观察家将审判穆沙拉夫称为巴基斯坦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巴基斯坦总检察长萨达尔·拉蒂夫·霍萨和最高法院大法官乔杜里,对于审判的态度也十分坚决。2009年7月22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传讯穆沙拉夫,要求他就2007年开除数10名法官一事进行解释,穆沙拉夫并未出现。9天后,法院裁定他2007年11月3日宣布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中止宪法,同时将包括时任首席大法官乔杜里在内的近60名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解职的行为宣判违宪。
  穆沙拉夫终究还是被清算了,不过此时的他已经到了英国。据说他在英国的日子过得不错,跟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还是邻居。
  巴基斯坦的宣判结果传来,穆沙拉夫表达了考虑回国的意愿,但同时开出了回国的条件:国内需要具备一个遵守第六法案的公正法庭或者委员会。声明虽然只是做个姿态,在说明自己短期内不会回国之余,也对国内释放信号:回归将是个定数,只待国内势头转变。
  虽然从宣判第二天起,反对穆沙拉夫的联盟就继续发起了叛国罪诉讼,但穆沙拉夫作为“叛国者”而不得翻身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要进行严重叛国罪的检控,必将牵涉穆沙拉夫时期的许多军政要员,而且很可能导致与军队的直接对峙,无法收场。更何况违宪宣判的同时,赦免穆沙拉夫的意见得到英国支持。
  东山再起亦未可知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资深外交人员跟谢里夫等巴基斯坦实权人物进行了接触,极力劝阻他们对穆沙拉夫进行叛国罪的起诉。当年说服穆沙拉夫允许在外流亡的贝·布托和谢里夫回国的,也是英国人。难怪在穆沙拉夫流亡英国之后,有人提出查尔斯王子应该为在巴基斯坦问题上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的意见同样不可忽视,虽然奥巴马的代表明言,美国已经放弃了穆沙拉夫,不会干涉巴基斯坦对他的处置,但巴国内的主要党派却纷纷开始松口表示愿意从宽处理穆沙拉夫,谢里夫本人也表示自己这么做并非出于私人恩怨,只是希望以此警戒那些希望通过军队夺权的野心家。
  2009年5月16日,穆沙拉夫接受采访说,巴基斯坦现在的局势比自己在任的时候远远不如,再次重申他的一切都属于巴基斯坦。简单的一句话已经使国际媒体确信穆沙拉夫准备重新出山。2009年6月,穆沙拉夫的支持者们在伦敦举行了活动,希望能够帮助穆沙拉夫重新回到巴基斯坦政治的中心。他们坚信穆沙拉夫执政是这些年来发生在巴基斯坦最好的事情,而一旦穆沙拉夫结束流亡回国,将会取得巨大胜利。
  2009年8月18日,一位英国保守党律师在电视节目中透露,穆沙拉夫正在筹备建立一个全新的政党,具体的计划目前还在商谈中。穆沙拉夫曾经的对手——贝·布托和谢里夫,都有结束流亡生涯的机会并谱写新的传奇,不知穆沙拉夫有没有这样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