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它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就拿仁安羌援英作战来说,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追寻先烈足迹,感受历史沧桑,不忘我中华民族在最危难之际,尚有强项不屈之男儿。
边关小镇畹町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明、廖辉湘、张轸。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畹町是祖国西南边陲一座美丽的边境口岸城镇,它座落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与缅甸邻邦九谷市一河相隔,面积1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8.65公里,居住着汉、傣、景颇、德昂等15种民族,常住人口12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5%,归侨、侨眷占15%。
“畹町”是傣语,意为“太阳当顶”,所以人们喜欢把畹町叫做“太阳当顶的地方”。畹町又名勐回,意为“大山洼子寨”。畹町是著名的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是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通向中国、走向南亚的第一站,是320国道的终点,畹町是一座抗战名镇、外交名镇、商贸名镇,同时还是一座多元文化名镇,前不久还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
国殇墓园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一公里的叠水河旁边,始建于1945年年一月,占地80余亩。是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于1945年,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自己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园。
走进国殇墓园,翻开那一页页发黄的档案卷宗,一幕幕血淋淋的历史被重新唤醒。
1942年年5月,日军一方面为了打通滇缅公路,以便驱军南下,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另一方面为了切断我国大后方与国际间保持的唯一通道,以便阻断国际社会对我国援助物资的供给,派重兵从缅甸入侵云南腾冲。
1944年年夏,中国政府为了打通中缅公路的战略计划,策应密支那驻印军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远征军与英、美两国盟军在腾冲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9月14日,历经43天的血战,终于全歼了盘踞在腾冲2年之久的日军,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市——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多人,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人,盟军官兵阵亡19人,收复后的腾冲城已是一片废墟。
为了收复腾冲,无数的远征军战士倒在了这里,数以万计的远征军将士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滇缅战场上。
“国殇墓园“里,躺着的正是在收复腾冲的大小40余次战斗中献出生命的9000多名远征军将士。
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
潞西市城东的雷牙山山麓北侧,青山为衬,绿树环卫,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这就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德宏各族人民、南洋华侨机工队员及盟军阵亡将士而建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场之一。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滇西后,在2年零8个月时间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德宏及滇西沧陷区数十万各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迫害。驻潞西遮放日军宪兵队长板口用战刀一口气杀死50多名傣族爱国同胞,在雷牙让山,日军将抓来修工事的 40名傣、汉族同胞集体枪杀,在滇西沧陷期间,各族人民死于战祸和瘟疫者超过 10万人。
在滇西抗日反击战中,中国抗日军队,南洋机工队员、盟军将士死伤6万余人,终于全歼日寇2万余人,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中将日寇逐出国境之先河。中国远征军及滇西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伟大胜利。战后各主要战场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