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兴起“教室手机族”

2011-12-29 00:00:00刘润生滨端智子
看世界 2011年14期


  手机不仅使人类的生活改头换面,也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近来,日本不少大学的课堂上除了教师抑扬顿挫的的讲课声之外,还出现了此起彼伏的手机拍照咔嚓声。犹如之前兴起的“视觉系”一样,一个新的“教室手机族”正在日本崛起,伴随的是一系列前卫的学习方式。
  手机成为学习必需品
  如果你到日本的大学走一走,可以看到在教室里面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把手机放在课桌上,手机已经和课本一样成为课堂上的必备品,需要的时候就启动照相功能,直接拍下黑板上的板书或者投影仪上的内容。那个拼命狂抄黑板上的笔记和麻烦老师再念一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日本的大学没有国家规定的教材,甚至地方政府也很少插手教学规划。一般情况下,教授都是根据课堂内容准备不同的文字材料,配合幻灯片进行讲解。因此,课堂笔记就成为了学生上课的全部成果,用手机拍下课堂笔记便成为连接课堂和考试的关键。这样一种“偷懒”的行为,有不少教授认为几乎等同于作弊;但一些教授也表示理解,认为拍照技术已经发展到如此方便的今天,在一张照片就能录下一页课堂笔记的情况下,再让学生一字一词地抄写,也有些勉强,因为他们对此基本不会干涉。而且,教授也知道他们讲课内容量大,一般都用幻灯片的形式,如果不拍照片,很难用笔完全记下来,即便急急忙忙抄写下来,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
  除此之外,用手机写研究报告、交课程论文在日本的大学中也非常普遍。手机俨然成了一个微型移动电脑。日本早稻田大学某学部一年级的一堂公开课上,学生分组讨论教授给出的课题,讨论结束后,学生便拿起了手机,用手指头将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报告短信,轻轻一点,直接发送至教授的邮箱。他们认为启动电脑比较费时间,在手机上写好报告后一样可以准确无误地发送到教授的邮箱,既省时又省力。而教授们也认为大学教师授课不能执着于自己习惯的方式,而应从学生角度考虑,通过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因此也颇为鼓励日本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
  另外,与中国大学生不同的是,日本大学生大多数在学校外面租房,因而可能要搭很长时间的有轨电车到学生上课。这样学生可以利用在电车上的时间用手机查看讲义内容、撰写研究报告。从传统的眼光来看,手机只是通讯和娱乐的工具,似乎只会影响学习。因而,如果你在日本地铁或电车上看到学生在专注地用手机,可不要一下子断定他或她只是在玩游戏或聊天哦,人家可能在用功做作业呢。
  日本“手机族”的崛起似乎告诉人们,对于科技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了。
  理解和误解并存
  不过,在“快餐文化”中长大的年轻人的这个做法还是无法得到大多数日本教师的理解。大约只有3成的日本教师同意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在所有教师中,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倾向:日本理工类大学或专业的教授更倾向于学生通过手机参与课堂互动,认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而文科类特别是文史哲专业的教师则比较反对学生使用手机,他们认为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在玩还是在学”;而且上课需要极其安静的环境,“拍照的声音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路”。
  日本内阁之前发表过“信息化社会与青少年的意识调查”,调查显示日本初中生每天使用手机1小时以上,高中生则是在2小时以上,甚至小学生每天也会用将近半小时的手机。 30%的中学生每天收发短信20个来回以上,而10%的中学生每天收发50个来回以上。虽然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但这是第一次以大规模调查的形式,证实日本学生中的确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症”。 这种普遍的依赖症,甚至让日本教育专家筱原惠子认为,手机除了能满足那点小小的虚荣心外,对大学生的学习来说真是弊大于利。
  在手机依赖中成长起来的日本大学生,一方面从手机的便利中获得不少好处,但也产生了一些社会广泛讨论的问题。不过手机进入课堂,还是日本社会的一个新现象,同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对公共礼仪有深入研究的日本圣心女子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菅原健介指出:“手机参与教学还没有形成社会共通的认识和理解,当然会有教师或学生感到不快。因此,对于是否能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当进行事前的沟通。”他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的建议是,一方面必须保证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使用手机,节省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使用手机前尽量与任课教师和同学做好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