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这里得以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的命运,其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为他回中国后的革命之路起到了一个预备作用。
早稻田真的建在稻田里吗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很少描写他的母校校园,写的话也是匆匆几笔,单调而没有意思,远不如他的小说精彩。而如今,在早稻田大学校园,高大的银杏树已经转绿,花香溢满小径,抱着书本的学生匆匆往来于校园的建筑之间。
说起早稻田大学,人们首先都会对它的校名感到诧异,待了解了它的历史沿革,这个疑问自然迎刃而解。
早稻田刚建校时并不在繁华的都市,它的前身是东京专门学校。1882年10月21日“东京专”在东京新宿成立。120多年以前,新宿还属东京郊区,在这所大学收藏的一张图片里,秋后的田野黄澄澄的一片,学校的校舍就建造在稻田中。刚创建时,这个“东京专”只是一所仅具三个专业的私立学院,1892年,学校扩展,人们开始称它为“早稻田学校”;1902年9月2日获准改制为“早稻田大学”;至今则已发展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综合性大学。它的名字来源,正如它的校徽图案:两束稻穗之间嵌上“大学”二字;所显示的意义,或许是要提醒后人,毋忘前辈建校时的筚路蓝缕。
李大钊的母校
在这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里,留学生的面孔随处可见,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中国留学生。而他们的前辈李大钊等早在百年前就已在这个校园留下足迹。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来到早稻田,在这里度过了近3年的求学时光。在《早稻田大学百年史》中记录清朝留学生的章节里,如此记载了李大钊:“曾有一批中国共产党创立先驱在早稻田学习过,比如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在校期间受到安部矶雄经济学的影响,在日本学习期间发表数篇思索中国命运的文章,积极参与与中国相关的运动:如反对日本‘二十一条’,并在中国护法运动兴起之时毅然退学回国。”
在另外一本发黄的学费登记卡左上角的氏名一栏上,李大钊的名字赫然在目。这张登记卡的学费一栏详细记载了李大钊就读期间的缴费情况:9月9日缴纳学费5日元,10月26日缴纳4.5日元,11月9日缴纳4.5日元……1910年到1920年期间,苏俄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已经传到日本,在学术界和校园里,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而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目光。在学术气氛自由活跃、名师云集的早稻田大学,李大钊在课堂上接触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素以“日本社会主义之父”著称的安部矶雄主张打破对于劳动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深深吸引了当时的李大钊。李大钊曾连续一年选修了其课程,并多次向安部矶雄深入请教,社会主义逐渐成为李大钊思考救国之路的学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日本作为最早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国家之一,向邻国中国播下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种子。比如,一些在中共发展史上的关键词,其源头都来自日文。比如“共产党”﹑“社会主义”﹑“干部”﹑“哲学”﹑“法律”等。日本也因此成为这些中共先驱们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地。
第一任校长的气息
漫步早稻田校园,到处遗留有校长大隈重信的气息。开放式校园的花园中央,耸立着他的铜像;入口处,赫然一块巨石,镌刻着他为学校拟定的教旨;而与铜像遥相呼应的路对面,便是早稻田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隈讲堂。作为一个首相,他做过的事情,或许已被后人淡忘;而作为一个校长,他的名字和遗训,却久远留存于世。
早稻田大学的创始人大隈重信(1838年~1922年),是明治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财政改革家,日本第8任和第17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他参与明治维新,对内主导财政改革,也正是在他要求对外主张强权扩张的思想影响下,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二十一条”要求。此事一出,在留日中国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
怀抱忧国忧民之心的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后来中止学业,于1916年返回中国。在电影《建党伟业》里,李大钊跟陈独秀说:“该是我们回去的时候了。”那一刻,就是在这里,在早稻田,他们或许找到了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