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抢婚文化

2011-12-29 00:00:00刘心宇
看世界 2011年16期


  如果你到非洲旅行,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几个脸膛黝黑的小伙子,头插鸵鸟翎毛、腰缠斑豹毛皮、手持红缨长矛、架着一个衣饰漂亮的姑娘,正在杂草丛生的乡间小路上奔跑。身后不远处,另几个类似装束的汉子,高声叫喊,玩了命地追赶。如果见到这么惊险的景象,你可不要见义勇为,英雄救美。因为人家不是要劫色,而是在举行婚礼。
  这样一种婚礼,被称为“抢婚”,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有,其中又以非洲最多。东非部族繁多,婚礼五花八门。抢婚在东非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抢婚现象显然是同东非盛行一时的奴隶制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有的部族仍沿用抢婚的形式,聚众抢人,为的是使婚礼显得热闹、有趣。这种“模拟抢婚式”的婚礼,在乌干达北部的兰戈族和阿卢尔族,在肯尼亚中部的基库犹族和醅迪罗族,都不罕见。
  这些地方的抢婚经过是这样的,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后,双方家长选定一个吉日良辰给他们完婚。清早,新娘打扮得漂漂亮亮,手拿葫芦到牛栏挤奶,或头顶瓦罐到河边汲水。预先埋伏在路边草丛中的新郎及其伙伴们,手执长矛,一拥而上,将她或拉或拖,抢劫而去,她佯装反抗,高呼“救命!”“救命!”。她的兄弟们早有准备,闻声而来,追赶“窃贼”。追赶一阵,适可而止。新娘被抢到新郎家,腰里当即给系上一条皮带子,表示“拴牢跑不掉”,结果新娘只好“被迫”成婚。
  
  “追”来的婚姻
  
  不过在其他地方,有情男女并不是都那么顺利和随心如愿。在乌干达北部的阿乔利族、东部的布吉苏族和肯尼亚中部的卡伦金族,有些互相爱慕的青年男女,由于父母的强烈反对,或由于男方拿不出高额的彩礼,就很难如愿成婚。
  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下,他们往往被迫采取传统的抢婚形式,来实现自己对理想另一半的追求。男青年会邀集几个同情自己的伙伴,带上传统的武器——长矛和弓箭,伺机将女友“绑架”而走。当然男方是真心爱女方的,所以女方事先会被告知,倘若没被告知,至少自己也早已料到。因此,她不害怕,也不抗拒。当如果仅仅这样就跟男人走,会被人议为私奔,为了打消众人的怀疑,她会可以作些挣扎姿态,以表明她是“被人强行劫走”。这样,有情人终成眷属。原来反对的父亲和其他亲人,见生米煮成熟饭,也只好默认。更何况,等以后有个小孩在面前叫一声“爷爷”、“奶奶”,你还想怎样?
  在乌干达和肯尼亚边界两侧的卡拉莫加族和图尔卡纳族居住的某些偏远地区,“女跑男追”成为一种新颖的求爱方式,女子放开腿奔跑,而且往往是向人迹罕至的草丛或有野兽出没的林莽中跑。男子则紧紧追赶,若追得上,她就携他到父母面前求婚。若跑不过那个女的,那只能说你太丢人了;如果不敢去追,即使姑娘喜欢你,那对不起,她也不会主动回头跟你举行婚礼。
  这种由抢婚演变而成的求婚方式,被称作“追婚”。在国外,古代希伯来人、阿拉伯人、希腊人、条顿人都曾行此婚俗。
  
  抢之前没调查,很危险
  
  在近现代,世界上有些地区也行这种婚俗。如印度奥里萨邦的坎德人、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萨萨克人、老挝北部的芒人、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英国的盖尔人、俄罗斯南部的哥萨克人,以及欧洲和非洲某些地区的居民,都曾有或仍保留抢婚遗俗。
  抢婚是一种古老的婚姻形式,由于当时的原始和封建性质,往往带有强制性,到了后来才成为象征性的表演。其实,抢婚也有细分,主要有“暴力抢婚”与“摹拟抢婚”两种。前者往往不经过媒聘,纯粹诉诸武力。抢亲后通过媒人说合,如果男女两家得到谅解,便可正式成婚;如果说合不成,也可能因此结下怨恨,有的甚至男女两家进行械斗,长期成冤家。但如今更多的情况下是摹拟式的带闹剧色彩的“抢婚”。
  另外,抢婚作为一种婚姻仪式,比较简单,所需要的彩礼也很少,所以多为家景贫寒者所采用。现代社会中自由婚姻增多,因此抢婚实际上已改变它原来的意义,但抢婚作为婚礼的仪式依然保留,中国西南云、贵、川、藏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这样的婚姻仪式。
  有的男青年由于团队人手不够,自己体质不过关,在抢婚时反被猛女打伤、甚至打败,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有的因为没有深入群众,调查不周,竟把老寡妇抢到手,这个时候你反悔也没办法,只能怪自己了。
  在印度尼西亚的龙目岛,到现在也仍盛行着奇怪的抢婚习俗。情况往往是许多男子对一个女子产生爱情,为保证事情皆在掌控之中,其中与女子感情最红火的男子先与女方密约好,在某个良辰吉日进行抢婚。
  密约“外逃”的男女双方,躲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但是,此事也须有劳当地的村长。事后,女方家人四处寻找女儿,如果在途中不巧相遇,或男女藏匿的地方被发现,争夺战便随之登场。
  这时,男方面临两种情况,要不抢走女方再躲起来,然后躲过女人家人的搜捕,随后立即成婚;倘若女方不幸被其家人抢回,则宣布婚姻无望。不过这时,男方是不会甘心的,还会第二次抢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第二次机会,男方必须罚赔女方20头牛等物品,一般说来,女方的家人是通情达理的,到最后一切问题会顺利解决,而按照当地习俗,解决问题的一切费用均由男方支付。
  或许,我们现代人对这种婚姻习俗颇觉稀奇,其实,这是远古时期母系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遗风,宛如反映人类远古历史的一部真实影剧。
  
  抢婚失败,伤不起
  
  越南有好几个民族都有抢婚的习俗,其中以苗族较为普通。一个男子相中某个女子后,要先了解这位意中人是否名花有主,如果她还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就要准备财物,并着手准备抢新娘的工作。
  当男方摸清了姑娘的活动规律之后,就邀集一伙亲朋好友,在僻静的地方埋伏好。当姑娘路过时,他们蜂拥而上,把姑娘逮住,“绑架”回家,安置在严密的房间里。接着杀猪宰羊设宴,庆祝抢婚成功。第二次再通知姑娘的父母“你的女儿被抢了”,免得他们牵肠挂肚。
  第三天,男方还得托媒人到女家说亲,当然,女方家一般都是同意这门亲事的,因为女儿在之前可能跟男方干柴烈火过了,不同意的话女儿还可能离家出走,搞不好女儿还没了。同意之后,按照苗族规矩举行一定的仪式。不过,同意归同意,男方还是要出一些钱物做聘礼。
  不过,俗话说,女人的心,秋天的云。姑娘被男方抢过来之后,如果发现这个人并非想象中的白马王子,也并非没有后路可退。这时姑娘可以设法逃跑,逃跑时要不就得突破层层险阻,要不就等待最佳时间利索脱身。如果逃跑成功,男方也就认命了,再去抢会被女方极度鄙视。认命之后还得向女方赔礼,一般送去一只鸡,一些酒和现金,弥补姑娘被抢过程的精神损失。不仅如此,还得向女方的村寨加倍赠送食物和钱。可以这么说,如果男子抢了一个姑娘,她还逃跑了,男子就丢脸丢到家了。
  这种抢婚习俗,流传已久。如果双方早已相爱,那么抢婚就只是一种形式,男女双方心里都有底。当然也有男方一厢情愿的,这时只有女方的家庭有权出来援救,而其他人,甚至女子的情人也无权干涉,只能坐等事态发展,心中有苦无处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