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时代”将至

2011-12-29 00:00:00马帅
看世界 2011年20期


  “昆虫经典”,是否经典?
  欧式的长桌一端摆设着玫瑰花和银烛台;在桌子的另一端,落地大摆钟正在嗒嗒作响。
  桌面上是两盘炒饭,在人们看来,这不过是一幕再常见不过的场景。主人玛利亚·彼得斯介绍说:“很简单的午餐,刚做好的。”
  不过假如告诉你,这两碗炒饭的主料是米饭和面包虫,你还敢吃吗?
  餐桌的主人玛利亚正在兴致勃勃地介绍她的新菜品:“面包虫长约一英寸,用大蒜和酱油调味,口感让我想起松脆的带壳坚果。”这些面包虫是黑甲虫的幼虫,现在是她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她补充说,“如果虫子够新鲜(年龄够小),外壳是不会不小心嵌到牙缝里的。”
  “昆虫经典”,一家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公司,玛利亚正是这家公司的一名员工。“昆虫经典”并不是荷兰最为出色的食品公司,但在玛利亚的眼中,昆虫经典公司正在做着一项卓越的事业:引领欧洲的餐桌进入“食虫时代”。
  荷兰是全球领先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在生产被环保人士称为“可持续化食品”的领域,这个国家也希望能超越其他国家。荷兰小镇瓦格宁根周围的地区又被称为“食品硅谷”,这里是全世界食品科学家最密集的地方。
  热带昆虫学家阿诺德·范豪斯定居在“食品硅谷”。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昆虫学院入口的一排照片中,唇角露出一只蝗虫的就是范豪斯。范豪斯从1996年开始一直开设“食虫”的讲座,内容就是关于食用昆虫的好处。
  现在由昆虫经典公司生产的冻干蝗虫和冻干面包虫已经在丹麦食品批发和超市集团Sligro的24小时商店里出售。已开发的产品还包括香蒜口味的昆虫鸡块、巧克力酱昆虫条——加有大量面包虫的鸡块和燕麦条。这些食品和彼得斯的面包虫鸡肉丸一样,都在等待在欧盟范围销售的许可。他们目标是让消费者接受昆虫食物这种更环保的传统肉类替代品。
   “人们必须明白吃昆虫是安全,他们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吃昆虫没有问题。”并不只范豪斯有这些想法,上世纪70年代全球出现饥荒恐慌时,就有科学家提出类似的建议。
  “食品硅谷”瓦格宁根对这些建议表现出了热烈的响应,2006年举行了长达一周的庆典,把这里命名为“昆虫之城”,还创造了集体食用昆虫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1747人。
  玛利亚就是在这里接受了范豪斯多年来的想法,意识到饲养昆虫也许能帮助荷兰农民摆脱困境。于是她创办了荷兰昆虫养殖协会,和范豪斯合作,开始把昆虫推向市场。
  墨西哥人,意大利人……
  《昆虫美食》的作者埃罗都曾经说:“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农业及畜牧业用地越来越不够用,昆虫肯定会成为重要食物。它们不只有营养,而且生命力强,容易繁殖。”
  这也正是昆虫经典公司看好“昆虫大餐”的重要依据。生产昆虫肉比生产禽畜肉节省自然资源,比如,喂养2公斤饲料才能让猪肉增长1公斤,而牛肉增长1公斤更是需要5公斤饲料。饲养昆虫不仅节省土地和水,饲料转化成可食用成分的比例比猪更高,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饲养生猪少10~100倍。
  在远离欧洲的地方,食用昆虫并不是奇怪的事情,住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的安吉丽娜·安东尼奥,每天清晨4点就从床上爬起来,走出屋子,去郊外草地上用网捕捉那些会爬会跳会飞又好吃的东西。
  墨西哥乡下的穷人吃蚱蜢、蚂蚁、毛虫等昆虫,已是历史悠久的传统。500多年前西班牙人还没来到墨西哥,在当时的阿兹特克帝国,飞蚁幼虫已是一道美食。
  墨西哥人吃昆虫,是先把它和柠檬一起煮,捞起来加些辣椒,下锅后用橄榄油炸脆,还可以做成蚂蚁煎玉米卷或脆虫馅饼。更为常见的是把炸好昆虫搅拌豆类及调味料,浇在面条上,这就是味道独特的“黄金昆虫意大利面”。
  墨西哥市的昆虫学家朱列塔建议,让昆虫从草地跳进厨房跳上餐桌,美味可口的昆虫下一步可能会跳上太空船。“太空人不可能带着几头牛,却可以在太空船里带一大群昆虫,沿途生长繁殖当作食物。”吃昆虫,现在不仅是乡下穷人的食物,大都市里有些高级餐厅也以“西班牙殖民时代前的传统美食”为招牌,推出昂贵的高级昆虫餐。
  对安吉丽娜来说,将来的太空人是否以昆虫为食物,她并不关心,重要的是每天头顶一篮辣椒味蚱蜢上菜市场去,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来帮补家用。安吉丽娜说:“以前只有墨西哥人会买,现在不少旅客也会好奇地买来吃,尤其是意大利人。”
  以在战场中都会精心烹饪面条闻名的意大利人,实在堪称欧洲人食虫的先驱。在这个地球上千奇百怪的食物里,意大利的“流泪奶酪”再次引领风潮。
  在意大利撒丁岛,人们热衷在干奶酪发酵的时候放进蠕虫的卵来共享这一盛宴。卵孵化以后,蛆会分解里面的油脂,而这使得奶酪变软。当地人觉得这些奶酪甚至会当软到“流泪”(其实是油脂被蛆虫消化后排放出来的液体),这就是奶酪最佳的食用时间了。
  有些人连同那些蛆一起吃掉。因为即便是最易脆的表皮,也都藏有蛆的幼虫;蛆虫的跳跃高度是自己身体的18倍,好比是人类跳跃10层楼高的高度。当流泪奶酪沉默了(不再发出蛆进食的声音时),就说明它们的寿命到了。
  如果这些蛆全部自然死亡,奶酪就已经过期了,所以一定要在它们还是活着的时候吃掉这流泪的奶酪。
  对于有吃虫子癖好的人来说,在食用流泪奶酪的同时,也承担下了幼虫在你肠道里面寄生的风险。研究表明,这些能在发酵的奶酪里面生存的蛆,同样能在酸性环境中游刃有余。它们不会介意钻进人类的十二指肠。
  但意大利的人们是真心想要吃它的唯一一个国家(而不是猎奇),也成为了唯一一个将它视为非法的国家:意大利政府明令禁止这种奶酪的生产,但是依然可以用昂贵的价格在黑市上购买到。
  一个美国“烹虫师”
  “昆虫经典”的玛利亚女士最近的计划是用昆虫制作三明治沙拉和烹饪、烘焙用面团。她和热带昆虫学家范豪斯正在着手于开始编写相关的书籍。如果她的计划一切顺利,书中的部分食谱将出自欧洲顶级厨师的手笔。他们预计的前景就是:用蝗虫铺底的冰激凌大餐也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玫瑰花、银烛台装饰的餐桌,就像本文开头的那两碗炒饭一样。
  也许食虫的进程在欧洲还面临着曲折的道路,但玛利亚的公司依然乐观。同一时刻,在墨西哥,食虫的先驱们早已迈出了一大步:在墨西哥东南部的瓦哈卡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师米丽安·科特兹已经创立了一种Oaxaca(在当地古印第安语中,意为“蚱蜢”)有机昆虫品牌,这个品牌的承诺是:保证旗下袋装或瓶装的昆虫是来自不使用农药地区,绝不含毒素。
  米丽安计划把一包包炸得香脆的蚱蜢和蟋蟀出口到美国,因为那里有2000万墨西哥移民。米丽安相信,比起吃美国炸薯片,这些墨西哥人应该更喜欢嚼蚱蜢和蟋蟀当零食。例如萨尔玛·海耶克,这个墨西哥的女儿、好莱坞的明星、法国奢侈品巨头春天百货的女主人就曾在《大卫·莱特曼深夜秀》中大谈她有吃蚁卵和蚱蜢的嗜好。
  实际上,与欧洲人的半推半就相比,美国人已经理直气壮地接受了这些比人类出现得更早的物种。在美国各地,昆虫美食已经赢得了少数拥趸,这些人希望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加入昆虫的烹饪方法能够促使更多的美国人接受昆虫大餐。
  马克·丹尼斯个画家,还是美国埃玛拉学院艺术系的副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烹饪专家。确切地说,是昆虫烹饪专家。
  自学成才的他一直就对昆虫非常迷恋。在丹尼斯位于布鲁克林的寓所里,墙上挂着许多由他自己绘制的甲壳虫和黄蜂。十几岁的时候,丹尼斯鼓起勇气吃下过一只蛾子,许多年以后,他又在餐厅吃下了一只意外出现在食物中的蟑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会边看足球赛,边把蟋蟀夹进他的墨西哥玉米卷里。在他居所的冰箱里,满是装着各式昆虫的袋子,其中有来自泰国的干烤蟋蟀,还有蜡虫、桑蚕,以及他自己用燕麦片和橙子皮喂肥的纽约蟋蟀。在某些夜晚,他会被虫子的叫声吵醒,他明白:“毫无疑问,是时候该把它们吃掉了。”
  2006年,他为一场学校募捐活动烘焙了焦糖蟋蟀山核桃派。那是他第一次烹饪昆虫。他回忆说,让我惊讶的是,这些蟋蟀全都浮在了表面。我当时想,不好,这个派看起来挺吓人。他在上面淋了奶油,结果这个蟋蟀派──清楚标明了里面的配料──成为第二个销售一空的食物。
  从此,他开始偶尔举办昆虫餐聚会,也就是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们的聚会。目的是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对食物的定义。在他最近一次举办的聚餐会上,来宾包括一些完全素食者、素食者、一位“生食主义者”和一个从宾夕法尼亚州开车前来、只为品尝昆虫的艺术家。丹尼斯不收取来宾费用。
  来宾萨托利斯在品尝了一只油炸蜡虫之后说。蜡虫很不错,这道菜如果在Jean Georges餐厅(曼哈顿的一家高档法国餐厅)配上一杯鸡尾酒一定很棒。
  这顿晚宴首先端上来的是 “昆虫开胃菜”:蜡虫土豆馅炸饼、参杂了蟋蟀和蜣螂的鹰嘴豆、竹虫和雪梨搅拌而成的酱盖浇在猪扒上,而另一碟是腌过的黄瓜片,搭配经过中国红茶烹煮的泰国蟋蟀,再配以少量龙舌兰糖浆。来宾们最初的反响各不相同。有人讨论吃昆虫是要咀嚼还是一口咽下。有人对昆虫嚼不烂的外壳颇有怨言。一位女士拒绝一边看着食物一边食用,只好由朋友喂着吃……
  而宾夕法尼亚州的布朗宁显然是一位重口味的哥们,他觉得在宴会上应该吃到更多真正的虫子。他对这场宴会还有些牢骚,因为每一种昆虫的味道都被其他食材掩盖了。只不过,在聚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宣称:“即使以后在餐厅吃到虫子,我也不会再有任何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