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变味了吗?

2011-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1年20期


  2011年9月23日,豆瓣网上一个网名为“阿北”的人更新了他个人主页上的头像,原来那张用红色卫衣罩住头发、看起来好像怪叔叔的头像,被一张寸头、衬衫的IT男经典清爽照所取代。有31949个人关注他,但他只关注了283个人,他就是豆瓣网的创办者杨勃。
  豆瓣创立于2005年3月,目前,豆瓣的注册用户数量达到了5364万人次,分布于全世界602个城市,有24万个兴趣小组,另外有1.3万多名独立音乐人、1460个作者或译者在豆瓣开设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豆瓣小站),网友可以在小站上听到或看到他们的最新作品。
  根据Google网站今年8月评出的全球1000个知名网站中,豆瓣名列第172位,超过了世纪佳缘(第175位)和京东商城(第178位)。而在Alexa网站流量统计排名中,截至本刊记者发稿时,豆瓣的流量排名为全世界第111位,在中文网站中位居第22位,排在天涯社区(第24位)和新华网(第30位)之前。
  9月13日,豆瓣完成第三轮融资,挚信资本、红杉资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
  借用一句广告语来说,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
  在星巴克诞生的网站
  杨勃在他的豆瓣主页上写道:“现在多数时间在忙忙碌碌地为豆瓣添砖加瓦。坐在马桶上看书,算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间。”其实在豆瓣刚刚创立时,杨勃的状态就是“忙忙碌碌地添砖加瓦”,因为那时候,整个网站就他一个人,“自己坐在星巴克写程序,也没什么资源”,这个网站的初始架构等基本就是他在北京、上海的多个星巴克里,借着店家的无线网络完成的,而创业的2.5万美元是他从同学那里找来的投资。因为杨勃很喜欢读书、看电影,所以这些内容都成了豆瓣最初和至今保留的主要板块。
  杨勃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然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拿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烜赫一时的IBM做顾问科学家,2年后他突然辞职回国了。清华的同学拉着他一起创办一家物业咨询企业,结果他又辞了,跑回美国求职,面试官说你有中国的工作经验真好,杨勃忽然觉得,那我为什么要离开呢?
  于是,他又回国了。他说创业的种种灵感,基本都来自朋友间的聊天,他聊出了一个名为“驴宗”的旅游网站,但是这个网站在他的电脑里躺了很久,被反复修改,他觉得是不是可以加一些文艺类的内容呢,比如说读书?结果,一加不可收拾,一直加成了现在的豆瓣。
  杨勃出生于陕西汉中,小时候的他曾经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完了《十万个为什么》。所以,科幻作品始终是他的最爱。豆瓣主页上,他所写的最新一篇日记叫做《42》,是关于“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的感想。“42”来自于小说,就是“暂时无解但仍努力求解”的意思,杨勃说“42”这个数字是极客们的最爱,他自己的山寨球衣就是42号的。
  杨勃就是一个极客(geek,对网络、电子技术等着迷的人),当他收到iPad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开机上网,登录到豆瓣,并把照片传上了自己的主页,网友跟帖开玩笑说:“阿北是豆瓣上第一个拥有iPad的人吧,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炫耀贴。”他身上那种极客具有的“会玩的气质”,与豆瓣的年轻用户恰恰相投。
  用户群体趋年轻化
  如果豆瓣仅仅是普通的社交网站,它可能不会如此有名。用户规模是和商业模式的重要支撑,如果只有10个用户,毫无模式可谈,但当它拥有了10亿个用户,模式就有千千万个。随着豆瓣用户数量激增,豆瓣的特点也逐渐显现。
  相对来说,豆瓣的用户群体比较年轻化,80后、90后为主体,而根据美国研究机构Ignite Social Media的调查结果,全球社交网站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排行榜中,中国的4家网站位居全球榜首,第一名为开心网,第二名就是豆瓣网,55%的用户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所以,当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在《南方周末》发文炮轰学者汪晖论文抄袭时,就学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系的某豆瓣用户,就义愤填膺地找到了另一位学者朱学勤的书《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中抄袭美国学者卡罗·布鲁姆的《卢梭与德性共和国》等著作。一时间,这个首发于豆瓣小组里的帖子,经过了媒体的报道成为了2010年中国知识界最为引人关注的公共事件。
  并非止于此,豆瓣的内容也无数次地登上了报纸头条成了公共话题: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被《南方周末》报道后成了热度最高的“代沟话题”;《科幻世界》杂志编辑在豆瓣小组发帖声讨主编管理混乱事件,让中国科幻作品的存在状态进入了公众视野;豆瓣小组“国货化妆品”成了引发媒体“国货回潮”话题的最直接来源等。
  相对于天涯社区的“大尺度爆料”,豆瓣的用户更倾向于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何把高学历用户群体的思考,变成网站的盈利模式呢?
  杨勃首先想到的是书,用户在豆瓣发现了自己想看的书之后,可以点击旁边的链接进入网络书店购买,豆瓣则可以拿到与网络书店的销售分成。这个应用上线第一天,就有人从豆瓣点击进入当当网买书,杨勃激动得不能自已。从这开始,豆瓣盈利模式的探索就始终没停过。这个最先开发的盈利模式也不断完善,豆瓣上线了“购书单”功能,让用户可以比较不同网络书店的价格,选择最便宜的,还可以将缺货的书标记出来,等到货了自动提醒用户购买。
  豆瓣网上线1年零3个月之后,整个网站算杨勃也才只有5个员工,虽然有买书分成,并且已经开始尝试广告投放,但收入也仅仅够豆瓣网维持日常的开支。如果想做得更好,豆瓣需要投资。最初创业时的2.5万美元是杨勃在清华时的寝室同学给他的“天使投资”(对创业者的投资),下一步的投资在哪里呢?
  “豆瓣是社区”
  没过多久,杨勃开始为豆瓣寻找第一轮融资,这一次的目标可不再是同学了。后来因为做开心网、人人网(校内网)出名的千橡集团创始人陈一舟,曾经是杨勃的目标投资人,但因为杨勃不太愿意陈以集团名义投资,故未成功。后来,策源基金投资了200万美元给豆瓣,这是它的第一笔融资。
  2009年底,豆瓣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总额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今年9月13日,豆瓣网已完成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其中挚信资本亦是豆瓣第二轮投资方。
  如今豆瓣的运营情况如何呢?据杨勃透露,豆瓣的员工人数已经增长到了200人,去年的营收已近千万,接近盈利。除了卖书分成和广告投放之外,豆瓣的盈利模式正在多样化起来,尤其是苹果和安卓手机平台上APP应用的开发,将会给豆瓣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
  在美国网站Groupon短期成功的影响下,中国互联网界的一批批猛士纷纷扎猛子跳进了团购的红海。豆瓣也借此机会推出了与第三方团购网站合作的“同城团购”,其实团购业务和豆瓣最初的卖书链接一样,都是分享销售分成的盈利模式,但豆瓣也只是在别人做成功了之后才发现的,实属不该。
  当新浪微博火热中国之后,各大门户网站也竞相推出微博,于是,豆瓣网也顺势改版了类似于微博的“豆瓣说功能”,向“微博体”招手搭车。
  于是,豆瓣的发展模式还是受到批评,因为“跟风”的气息太过于严重了。用户对豆瓣的期待和豆瓣的每一次改版都差距甚远,甚至有用户发帖说:豆瓣的每一次改版都让我想死。
  也有人觉得豆瓣之所以会跟风,是因为它目前尚不清楚自己需要一个怎样的未来。尽管国内外都讲豆瓣划分为社交网站,但是杨勃坚持说“豆瓣是社区,不是SNS(社交网站)”。
  但事实是,豆瓣越来越像是一个社交网站,同城功能就是典型的社交网站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线上活动来进行线下活动。
  
  最饱受争议的一个新功能是豆瓣推出的虚拟社区“阿尔法城”,用户可以入驻这个虚拟城市,甚至在里边开设自己的店铺卖东西。“这不是淘宝么?”有用户问道。
  团购、微博、淘宝、同城,豆瓣在渐渐地吸收众家所长,当所有的网站都在向着社交网站转型的时候,曾经以文艺气质动人的豆瓣也未能逃脱“被潮流裹挟”的命运。或许“阿北”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不过,那究竟是什么?
  2010年,豆瓣的广告收入以每个季度100%的惊人速度增长,到了2011年,增长速度变成了每个季度50%。目前,广告是豆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它只有100个左右的广告客户,对于一家成熟的网站来说,这的确有点太少了。
  9月15日,豆瓣完成第三轮融资2天后,豆瓣网的新浪微博主页上发布了一条微博:“信心+实力×创新÷浮躁=真实的你,豆瓣+发展×高薪÷天花板=有调性的销售,豆瓣华北招聘销售,等待与真实的你一同实现梦想!”看来,豆瓣大踏步地进军网络广告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只是,他是门户网站的对手吗?
  保持“文艺特征”
  “豆瓣越来越让我失望了,希望阿北能够看到这篇帖子”,豆瓣用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原来在豆瓣大家还可以讨论很多热点事件,不像现在的豆瓣不是基情就是征友,要么就是直播自己和某男某女那点事,真的让我沮丧。”而这也是很多豆瓣用户的共同看法,他们觉得豆瓣不再文艺了。
  但与此相反的是,豆瓣的注册用户数量却在以几何数字增长。某些名字比较特别的豆瓣小组成员数量多得惊人,比如“我习惯了一个人”小组有13.6万个成员、“豆瓣最靠谱的恋爱小组”有12万成员、“小小女人帮”有14万成员、“每天提前N小时上床,我们读书”小组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小组各有10万成员,“文艺青年装逼会”可能是成员数最多的小组,有15万人,而且因为人数已经达到上限而新人无法继续加入,否则人数会更多。严格地说,人数超过10万的小组,每个帖子理论上说就有10万人左右可以看到,这已经相当于很多国内杂志的发行量了。
  注册用户的增多必然导致内容质量的下降,这几乎是一种惯例。豆瓣能够抽身么?
  豆瓣小站则更像是一种用来保持网站的“文艺特征”的功能。2009年,广东高二学生诶姆(艺名,取m发音),因为在豆瓣上共享了自己的音乐作品意外受到热捧,试听点击率超过麦斯米兰等国外歌手以及小娟等内地“老前辈”,一夜成名。豆瓣网表示,这是“豆瓣音乐人”上线以来出现的年龄最小的“冠军音乐人”。现在,已经就读大一的诶姆开始全国巡演。这就是很多用户始终热爱豆瓣的原因,这个网站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
  与人人网等等创立之初就明确了社交网站身份的网站不同,看着科幻小说长大的“阿北”一边做出各种尝试,向着市场竞争的残酷生存现实做着妥协;另一方面,他却始终不愿意放弃豆瓣创立之初那股子文艺气息,并因此赢得了很多拥趸,这也许就是为何“文艺青年装逼会”这个小组会成为人数最多小组的原因。
  杨勃在日记中写道:“我想说的是,大家对42这么着迷,可能是因为它是答案和意义之间的分界,是一个里程碑。能看见答案,是幸运的。但问题,还得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