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小鸟来了

2011-12-29 00:00:00王猛
看世界 2011年20期


  在中国,“愤怒的小鸟”似乎已经占领了所有触屏手机。这款由芬兰Rovio公司(下文称“小鸟”公司)开发的著名游戏全球下载量已经飙升至3.5亿多。每日用户在线时长约3亿分钟,每日活跃用户达1500万,月活跃用户达1.2亿。“小鸟”公司希望到明年年底,其下载量可以达到10亿。
  如今,“愤怒的小鸟”已经从线上“飞”到线下,从主题月饼到主题板鞋,再到现实版的游乐园,这只魅力非凡的“小鸟”已经不满足于从虚拟世界吸金,它正野心勃勃地计划以中国为起点,打造一连串经济产业链。
  焦急的小鸟
  凭借“愤怒的小鸟”的人气,“小鸟”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Gameloft的第二大手机游戏商,并借此拿到了大笔投资。该公司还试图赶在更激烈的竞争到来之前,先利用自己当下火热的人气大赚一笔,以奠定自己在手机游戏中的江湖地位。
  “愤怒的小鸟”继续假装“愤怒”,而“小鸟”公司开始高歌猛进。其CEO维斯特贝加不久前表示,《福布斯》7月份的报道中给予“小鸟”公司的估值过低,不是当时所给予的7亿美元至10亿美元的估值,“小鸟”公司的估值应该在几十亿美元。此前,维斯特贝加曾对媒体表示,“小鸟”公司目标是两至三年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事实上,单纯靠游戏下载收费,一般的生产商很难赚到钱。统计数据表明,去年6月,苹果商店中排名前300位热门应用的平均售价为2.01美元,而在今年1月,这个平均售价已经跌落到了1.69美元。到了今年6月,平均售价再次下跌至1.44美元。这似乎预示着,即使对于苹果商店中已经获得成功的游戏来说,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也变得十分迫切。毕竟,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研发周边产品和出卖部分知识产权,是大多公司做出的选择。“愤怒的小鸟”也不例外,按照伊格透露的说法,周边产品的研发占了该公司总收入的40%。“小鸟”公司的“野心”远不如此,他们曾不止一次宣布,自己希望变成一个迪斯尼那样的娱乐王国,为此其开发商“小鸟”公司正在拍摄一部《愤怒的小鸟》主题电影,以放大这种影响力。
  如此热闹的市场怎么能少了中国?“小鸟”公司的首席营销官伊格日前透露,该公司将马上在中国开设上百家“愤怒的小鸟”授权专卖店,专门销售《愤怒的小鸟》相关衍生品,包括相关玩具、鞋子等。目前香港山成集团被指定为“愤怒的小鸟”在大中华区的品牌授权独家总代理。为了取悦中国的消费者,他们甚至会推出“愤怒的小鸟”图案月饼。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这么简单的道理,“小鸟”公司不会不懂吧。
  山寨与救赎
  夏日的上海暑气逼人,“小鸟”公司的首席营销官伊格穿着他那件厚实的红色长袖套头衫。不过,胸前印着的醒目卡通小鸟让他很快在中国成为备受欢迎的人。中国的手机游戏开发者们不断涌过来,希望从他身上取到“真经”,并成为下一个“愤怒的小鸟”。
  8月底的湖南,一场真实版“愤怒的小鸟”游戏在长沙世界之窗公园上演。真实版的游戏场景被放大了几百倍,但与电子游戏中的并无差别。一个近百米的宽阔场地上,巨型弹弓、小鸟玩偶、小猪气球、积木城堡一一被搬上现实舞台,游戏者需要用弹弓将“小鸟”弹射向城堡里的“小猪”。
  游戏上手很简单,想击中目标却并不容易。“弹弓太难拉开了。”一位柔弱的女士笑称“自己使出了吃奶的劲头”,“小鸟”炮弹还是没能击到绿猪。有三四个小女孩甚至玩起了“拔河”,后面的抱住前面女孩的的腰,合力拉起了弹弓。可这回力道足了,“小鸟”却不像电子游戏中那么听话,毫无准头地飞落到地上,连绿猪的边都没挨上。
  游戏虽然好玩,但这一主题项目并未获得版权方的许可,是名副其实的“山寨小鸟”。也是继日本高达机器人和暴雪主题公园后,近期国内出现的第三个与游戏有关的山寨主题公园。
  玩着,顺便把钱给挣了。中国的模仿者们对于这样的好事自然是兴致勃勃,可是“小鸟”公司这下实在坐不住了。在9月初于上海举行的Chinajoy展会上,“小鸟”公司亚洲业务高级副总裁亨利表示,该公司将马上在上海开设中国办事处,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将于年内开设,这将是该公司在赫尔辛基总部之外开设的第一个办公室。种种迹象表明,“小鸟”的救赎计划已经开始了。
  应当说,“愤怒的小鸟”当初能取得成功,本来就充满了偶然因素。如果它推迟哪怕一两个月发布,很可能早就被淹没在电子市场的几十万款游戏中了。正是这种偶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款游戏的浮躁和焦虑。但也正是这种焦虑,促使愤怒的小鸟“化愤怒为力量”,开始下一轮的征战与突围。
  产业链之梦
  潘天一在芬兰的研究生课程基本结束了,正当别人都在找工作时,他的好运降临了。从一个刚出校门的25岁菜鸟到独当一面的区域主管,潘天一背负起“小鸟”公司在中国的开拓重任,正式在上海安营扎寨。6岁那年,潘天一随父母移民芬兰。大学期间,潘曾在清华交流过一个学期,中文说得很溜,几乎没有“洋腔调”。临近毕业时,潘天一来到“小鸟”公司实习并顺利成为其中的一员。芬兰的中国领事馆设在上海,渴望回祖国发展的潘天一与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想法不谋而合。
  动画片或线上游戏吸引眼球、聚集人气,线下开发多元化产品,赚取真金白银。这是典型的迪斯尼模式,也被不少文化创意企业捧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模式,“小鸟”公司也不例外。在其他地区,“小鸟”公司无论是在品牌建设,还是在打造娱乐品牌方面做得很好,并已经把自己的业务拓展至游戏以外的领域,如电影、图书、玩具、动物玩偶和T恤等领域,试图将数字世界的成功拓展至现实世界中。最近又有消息称,“小鸟”公司正在与星巴克和其他零售商进行合作谈判,面向更多的消费者进行推广,并销售多种类型的《愤怒的小鸟》周边产品。
  凭着“里约大冒险”,“小鸟”在美国打响了线下产品的第一炮,可是转战中国战场,还能有此战绩吗?芬兰与美国文化比较接近,与中国文化则相差太多。在开拓中国市场之前,“小鸟”公司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多。该公司只知道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海外市场,中国人在每年中秋节时都会吃月饼。而现在,他们要在这里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了。
  其实,差异大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市场环境。由于“小鸟”的官方产品长期没有在中国推出,铁杆粉丝对“小鸟”产品的新鲜劲也在下降,而同类产品的开发商却从没停下过竞争的脚步。
  迪斯尼有句经典名言叫“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在经营的迪斯尼乐园项目中,一直采用“三三制”,即每年都要淘汰三分之一的硬件设备,新建三分之一的新概念项目,不断给游客新鲜感。与迪斯尼相比,“愤怒的小鸟”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有意识地培育产业链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征战中国市场也仅仅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