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姆尼:“总统”也要在商言商?

2011-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1年23期


  今年8月的一天,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手握麦克风,站在爱荷华州的集会上,他看起来有点不高兴,因为现场的气氛确实不太和谐。
  罗姆尼说:“我们的政府一边要保证收入大于支出,又要兑现在社保、医保等方面的承诺,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人们多缴税。”话音未落,台下就有人大喊:“该多缴税的是大公司!”罗姆尼不得不停下来,找找是谁在喊,结果发现那是一位71岁高龄的老人,他继续喊:“让大公司多缴税!”罗姆尼没办法,只好解释说:“大公司也是人。”结果越抹越黑,台下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罗姆尼为了自圆其说,继续解释说:“大公司赚的钱,最后也都回馈给了民众。”这次,台下的人干脆大笑起来。罗姆尼还是不承认自己说错话,狡辩道:“不然你们觉得他们赚的钱去哪了?”台下大喊:“在他们自己腰包里!”
  这已经不是罗姆尼第一次在竞选集会中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了,他之所以会与老百姓发生如此大的分歧,还是源于他自己的商人身份。他始终是一个商人,即便他是马萨诸塞州州长,他也还是保持着商人思维,“赚钱无罪”这种商业理念深深地植入了他的脑中,以至于他无法理解那些对大公司抱有愤恨的人。
  在美国总统的竞选大战中,“在商言商”会成为罗姆尼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呢?
  “被选中的少数人”
  一个商人组建的竞选团队,对于收益也是最重视的,即便在竞选集会上被反对者噎得够呛,罗姆尼的竞选团队主管依然觉得“那天的集会很成功”,因为在24小时之内他们就募集了2.5万美元。
  不过对于罗姆尼来说,这点钱其实不算什么。因为曾经是私募公司——贝恩资本首席执行官的他,个人资产高达2.5亿美元。如果每张美元都可以当成选票的话,律师出身的奥巴马的确无法同罗姆尼竞争。
  当“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华尔街之所以能够操控美国经济,跟罗姆尼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是最早使用“杠杆式收购”为公司进行收购融资的人,这种方式后来成为华尔街银行的惯用伎俩。
  1975年,罗姆尼以在班中排名前5%的优异成绩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当时,商业顾问咨询这个行业刚刚兴起,罗姆尼看准了这个时机,成了一名咨询业顾问,先在波士顿顾问集团,3年后进入贝恩公司。
  结果,刚入行的罗姆尼就遭遇了麻烦。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商业顾问公司经历了来自企业的信任危机,因为老板们觉得这些“书呆子”的理论是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空头理论。当商业顾问说企业应该专注于核心事业,老板们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组建覆盖领域众多的大集团;商业顾问说应该依照员工的表现是否勤劳来赏罚,可是企业的人事主管自己就躲在高尔夫球场吃午餐。因此当时的顾问咨询师眼中的美国企业,是“懒散而自负”的。这和美国当时的社会认识有关,人们觉得最聪明的人去当医生,其次的去当律师,再次的才去经商。
  很多商业咨询师其实来自蓝领家庭,但只有罗姆尼是个例外。他的父亲是美国汽车集团的老板,还是密歇根州州长,甚至是尼克松内阁成员,没有人敢在罗姆尼面前自称“精英”。
  罗姆尼有时会跟犹太人同学开玩笑,说他们的宗教让他们变得不合群,可是对于自己信奉摩门教的事情却只字不提。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了解到他的信仰之后,也不敢在他面前喝酒或是咒骂。在同事们眼中,罗姆尼总是觉得自己就是“被选中的少数人”,时刻有些一种孤傲的神情。他人长得帅,又总是见人就握手,连贝恩资本的创始人比尔·贝恩都说:“罗姆尼看起来比我还成熟。”其实贝恩比罗姆尼足足大了10岁。
  1983年,罗姆尼毕业后第8个年头,他开始筹建贝恩资本公司,为了寻找投资,他走遍美国去寻访那些有钱的家族: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等。罗姆尼的商业性格,已经显现出来:他从来不会去冒大风险,把所有事情都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出色的CEO,糟糕的政客?
  贝恩资本的发展速度几乎是火箭式的:从1984年的管理3700万美元资产,跃升到1994年的管理5亿资产,再到今天的管理650亿资产。
  在贝恩资本7名合伙人与高层主管的黑白合照相片中,站在中间的罗姆尼西装口袋、钮扣间和手上塞着钞票,其它人有的将钞票含在嘴里、插在耳朵上或夹在衣领间,年少得志,“炫富”意味浓厚。
  在罗姆尼给贝恩资本制定的投资规划战略之下,贝恩公司收购最常用的“开场白”就是整合职能部门,缩减不必要的开销以及最令人难过的裁员。美国玩具经销商反斗城、快餐连锁店汉堡王等都曾有此遭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野蛮”并购之后,罗姆尼用杠杆为贝恩资本撬动起了113%的年投资回报率神话。而并购过程中的“残酷”,也成为了罗姆尼从政后不愿再提起贝恩经历的原因。
  1994年10月,一个叫做克洛格的印第安纳州机械师,带着一帮兄弟向波士顿进军了,他们要找罗姆尼算账。因为贝恩资本控股的一家德州公司将要收购克洛格的工厂,此前的工厂主只为工人们缴纳了一半的保险,现在贝恩资本的控股公司要求工人们缴纳另一半钱,工人气得罢工,并发誓要把罗姆尼揪出来。
  当时的罗姆尼,恰好在和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爱德华·肯尼迪竞争议员,结果印第安纳州工人在罗姆尼的老家马萨诸塞州一巡游,可把他的面子都丢尽了。顿时,很多马州的中西部地区移民本来是支持罗姆尼的,因为同情克洛格的遭遇,就全都跑到肯尼迪的阵营去了。罗姆尼为了挽回损失,提出一定要见见印第安纳人:“看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但为时已晚,在那次议员竞选中,罗姆尼以41%的支持率输给了肯尼迪的58%。
  工人帮了肯尼迪的大忙,但是罗姆尼也没亏,因为他虽然口头上说“做点什么”,可是他什么也没做,那家工厂还是在6个月后倒闭了,克洛格只好到附近的玻璃厂上班。但是贝恩资本的人都觉得这是应该的,“因为那些工人的工作不过就是把东西从一台机器,搬到另一台机器上,而这种工作在中国或是印尼要廉价得多,不是我们让他们丢掉了工作,是全球化让他们丢了工作”。
  罗姆尼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已经在此时转变成了政治问题,它让罗姆尼丢掉了很多选票,但是如果你觉得罗姆尼会因此而改变,那么你就错了。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在发生变化,“罗姆尼们”和“克洛格们”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增大。在1980年,美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年收入是工人的35倍,但是到了1990年,就变成了80倍,到了2000年,是300倍。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本文开头处的爱荷华州集会上,罗姆尼几乎与台下的听众无法相互沟通的原因了,他们的年收入相差300倍,这能有共同语言?
  蹩脚军师的馊主意
  2002年,罗姆尼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州长,他的政府成员中也有一位成功商人——办公用品巨头史泰博集团的创始人汤姆·斯泰姆伯格。有一次,罗姆尼和斯泰姆伯格聊天,问他对州政府有什么建议。斯泰姆伯格想破了脑袋,说:“有两个事情可以做,第一是把波士顿的洛根机场给炸掉,第二件事是,我们再把它建起来。”有媒体认为,只有商人出身的罗姆尼和斯泰姆伯格才会想到炸掉机场这种事情,因为那有利可图。
  这个馊主意倒是没有实施,不过,另一个似乎对每个该州居民影响更大的主意被实施了。斯泰姆伯格向罗姆尼聊起一位医生的怨言,只是草草地谈了10分钟,结果罗姆尼就当真了,他开始多方咨询专家,并出台一个“全民医保”计划,甚至还跑到华盛顿,拿着电脑给自己曾经的竞争对手——议员泰迪·肯尼迪播放幻灯片,讲解自己的计划。但媒体只给了他两个字:傻瓜。不过,就在他被批评为傻瓜之后,奥巴马又前赴后继地加入了全民医保的行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奥巴马的支持率在最新调查中被罗姆尼追平,如果说美国人对于罗姆尼的商业精英气质已经恨之入骨的话,如此的结果,只说明美国人对于奥巴马的失望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