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14点11分,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的新浪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内容:“今天开始,我们会陆续放上一些老照片,所有照片都是一名20世纪20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一个犹太摄影师萨姆·萨泽提(Sam Sanzetti,中文名沈石蒂)所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的人物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认识的人,或许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请让我们知道。”这条微博寻人的告示发布之后,被转发了700次,200人评论。
从10月24日开始,该微博以大约每天4张的速度,在微博上公开老照片,寻找片中人。所有照片拍摄于1927年至1957年之间,照片中有身穿白西装拉大提琴的外国人,还有戴着风镜的外国飞行员,但有将近一半的照片主人公是当时的上海人,玩乐的孩子、西装的男人、穿旗袍的女子。
顿时,网民们被那些几十年前气质优雅的面容所吸引,有人评论说:“美得无以伦比,好像林青霞。”萨泽提在回到以色列后曾对该国媒体夸赞上海说:“上海是独一无二、五光十色的,我仿佛能看到她缤纷的色彩,闻到她丰富的气味。”再看看老照片上的颇具“上海味道”的气质美女,上海网友骄傲地评论说:“越来越喜欢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城市了。”也有人就此伤感地说:“当年那种韵味和优雅已经难以再现,那样的老上海我们都回不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那些照片中的人物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阿拉荏苒”
一张身穿芭蕾舞服装的少女的照片,引发了很多网友对于岁月流逝的慨叹:“喜欢这张照片里的17岁芭蕾女郎,时光荏苒,曾经的美人如今已经70多岁了!”
照片中的女孩名叫洪落霞,现年74岁,今年距离照片拍摄的日子已有57年的光景,当时的她是上海市八女中的高二学生,刚刚参加完芭蕾舞演出的她兴致冲冲地想拍下照片留念,却引出了这半个世纪后的机缘。
她跑到茂名路上外国人开设的照相馆,兜里却只有够拍一张照片的钱,可是摄影师萨泽提并没有因为钱少而怠慢她,换了好多个姿势,终于拍下了这张照片。洗出来后,摄影师自己都非常满意,就把这张照片放在了橱窗里做展示。
可是这张照片却没能在洪落霞的手中保存下来。她后来上了同济大学建筑系,但在文革期间,她把自己所有身穿芭蕾舞服的照片统统烧掉了,因为怕被批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她完全没想到回到以色列的萨泽提还保留着照片。
20世纪80年代,洪落霞夫妇定居香港,2000年去往美国,直到5年前才又回到朝思暮想的上海。
是不是有钱人才能拍得起这样优雅的照片呢?据寻找到的几位照片中人物回忆,萨泽提的照相馆确实地段好、门面大,也比其他相馆稍稍贵一点,“那时在锦江饭店吃一顿饭要七八块钱,找沈石蒂拍张照片要十几块钱”,但一个高二学生都可以付得起的价钱,也不是特别昂贵的。
与照片中17岁的洪落霞相比,孙逊的故事要有趣得多。10月的某天,现年58岁的他正在翻看上海当地的《新闻晨报》,报纸上的内容让你吃惊不小:那副老照片怎么和家里墙上的一模一样啊?
照片中的孙逊还是1岁的宝宝,母亲抱着他照了那张相。因为他的爷爷是上海一家大型面粉厂的老板,家资丰厚,孙子周岁时就拍了很多照片,但唯独萨泽提拍的两张保留了下来,因为家人觉得他拍得好看。如今,孙逊的母亲已然85岁高龄,却依然记得拍照那天的情景:摄影师趁他们动作自然的时候就拍下了照片,好像玩一样。
照片共有200余张,但是截止本刊记者发稿时,还只找到了6位照片主人公,更多的线索还有待搜集。这些老照片引发了网友们的怀旧情绪,有人说:“赶快回家翻翻自己奶奶或是外婆的老照片吧,也许就是自己的家人呢。”照片中的宝宝,如今已是两鬓斑白,有网友模仿上海话感叹说:“阿拉荏苒。”
懂得感恩的民族
在这些照片中,细心的网友还发现了很多疑似名人的面孔。
一张被网友认为“很像陈道明”的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留着胡子,身穿马褂。有网友认为他就是郎静山——当时上海《时报》的摄影记者,也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被称为“摄影界的张大千”,从同为摄影师的角度看,他结识萨泽蒂并成为其摄影模特,合情合理。郎静山1995年在台北病逝,享年105岁。
而在被转发最多(6500多次)的一张照片中,一位穿着黑色坎肩旗袍的女士端坐在沙发上,有网友指认,她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的夫人、书画家潘素。但张家的后人并没有与以色列驻华使馆取得联系,所以暂时无法确认。
而另一张被转发了5900余次的照片中,一位穿深色旗袍的女人被认为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而郁达夫和王映霞正是在上海相识,在上海结婚。而唯一一张写有人名字的照片上,有“徐世襄”三个字,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书画家弟弟就叫徐世襄,会不会就是他呢?
与照片中的主人公相似,拍下这些照片的犹太人摄影师萨泽蒂也在上个世纪里经历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1922年,萨泽蒂坐船从俄国的远东港口弗拉斯沃斯托克(海参崴)来到上海,一贫如洗的他很走运,被上海的摄影师看中了他以前的作品,邀请他到照相馆帮忙。不久之后,一位美国商人愿意帮他开一家照相馆,他的生意越来越大,最多的时候他在上海有4家照相馆,他成了当时上海最有名的摄影师。
萨泽提1957年离开上海,那可能是他的伤心史,因为他娶了一位中国姑娘,但是她并没有跟随他走。他临行时的箱子里,除了他在上海拍摄的照片之外,仅有一小叠中国出产的火柴,是他在中国生活过30年的见证。
1986年,萨泽蒂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病逝,他没有儿女,所有财产由继子德克斯勒保管。德克斯勒来到上海,想办个摄影展,通过影展来找到照片中的人,可是转念一想,影展的参加人数毕竟有限。后来,朋友将此事告知以色列驻上海使馆,才有了微博上的“老照片寻人”活动。
在二战时,中国庇护了大量的犹太人,所以犹太民族对于中国始终存有感激。当看到萨泽提对中国与中国记忆的珍视时,网友说:“这是一个感恩的民族。”此次的寻人活动中,就有网名评论说这个活动体现了人文性、历史性和艺术性。上海国防战略研究院赵楚干脆说:“这是多么成功的民间外交。”
与某些国家的媒体或大使馆官方微博只管发布一些实用性的指南和新闻性的消息不同,以色列驻华使馆在微博内容上非常注重拉近中国网民与以色列的距离。比如,说明中文学习已经在以色列形成了一股热潮,因此,如果中国游客到以色列去旅游,遇到会说中文的以色列人千万不要惊讶。
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与德国纳粹周旋,给众多犹太难民发放中国签证的民国外交官何凤山也被视作中以友好的使者,发布在以色列驻华使馆的官方微博里。这些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关联的内容,往往成为中国网民转发和评论的焦点。
当然,以色列使馆官方微博还不忘记利用一下流行文化的传播力量,在微博中晒出了美女明星——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