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与中俄关系未来

2011-12-29 00:00:00许文鸿
中国周刊 2011年11期


  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始终是国际舞台上的焦点。而普京作为魅力和权力完美结合的领导人,更是国际媒体追逐的焦点。每岁逢秋,多是俄罗斯政坛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这一次,国际媒体的目光随着刚刚度过59岁生日的普京聚焦在了北京。而来北京之前,普京正式揭开了世界猜测了近四年的谜局——2012年,将由他重新主宰克里姆林宫——更为这次访问附加了许多特殊的意义。
  普京以自己独特的能力、魅力、魄力和权力重返克宫,既在情理之中,也在预料之内。“行到途中不换马”——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用这个竞选口号来呼吁美国民众支持他四次连任并获得成功,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普京为何就不能再次竞选?何况,一切程序都是在俄罗斯宪法许可的范围之内?
  尽管目前的俄罗斯没有比普京更合适的总统候选人,但他的决定还是让一部分人欢呼,同时又让一部分人失望。欢呼者庆贺普京的回归;失望者认为,未来12年俄罗斯将面临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停滞。甚至有人把这种停滞和勃烈日涅夫时期的“停滞”相提并论。尤其是他提议和梅德维杰夫互换的决定激起了许多人的反响。所以,普京在回答记者就“普梅组合”的时候为自己辩护的少,而为解释为何选择梅德维杰夫的多。
  这一方面是由于梅德维杰夫在四年总统任期内没有及时地建立起自己的威望有关:俄罗斯政府内部对梅德维杰夫的反对之声似乎从未停息——前有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挑战梅德维杰夫总统权威被一纸“中国制造”的总统令解职;在利比亚问题上俄罗斯外交部与梅德维杰夫总统的决定向左;近有资深财政部长库德林与梅德维杰夫总统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一致而被辞职等。这些对总统权威挑战的“强项令”的背后都与普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一切都表明:唯有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才能稳定俄罗斯的政治局势。
  对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形势,俄罗斯的精英阶层也都有着充分的认识: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发展模式严重依赖能源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梅德维杰夫作为在俄罗斯有“亲西方”标记的总统,明确提出了以“创新”和“经济现代化”的执政纲领。希望在保持俄罗斯在航空、核能等领域的高水平的基础上,发展新的高新技术领域,让俄罗斯经济走上技术创新之路。为此,由他倡议建立了国家级的“硅谷”——斯科尔科沃。并与美国宇航局联合开办了“奇点大学”强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虽然目前效果还不明显,但药方是一剂对症良药。在许多俄罗斯人,甚至在西方的领导人中间都产生了新的想法。这也是梅德维杰夫一度想竞选连任的基础。但梅德维杰夫的这些基础与普京的强大支持相比还是不足,所以,梅德维杰夫在不久前公开表明普京还是俄罗斯最孚众望的领导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的来访给这次正常的中俄总理会晤加入俄罗斯“伏特加”的激情和烈性,令世人瞩目。
  实际上,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经过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两国是在国际舞台上是注重协调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济上是密切的贸易投资合作伙伴关系,在地缘上是友好往来的邻居关系,此外,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框架内有着密切而友好的交流与沟通。各种机制稳定而成熟,相互交流与合作频繁而富有成效。即使在部分合作上,如世人所瞩目的天然气价格,石油管道合作上出现比较明显的分歧,但这也只是双方在商业合作中正常的不一致。正如普京总理在此次访问期间所表达的“商业分歧要用商业的方式来解决”,而这也正是中俄关系成熟稳定的标志。
  普京此次来访,本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的一次正常的访问,但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才显得此次访问与众不同,这既反映了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也反应了作为领袖个人对历史车轮的推动作用,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毕竟,这次访问将因普京作为俄罗斯的总理最后一次正式访问中国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