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伴侣:PP89式60mm迫击炮(下)

2011-12-29 00:00:00崔忠旺徐永强
轻兵器 2011年23期


  射击方式
  与枪械类武器所采用的直瞄式射击方式不同,迫击炮为曲射式武器,常常需要设置观察所,由观察所给出迫击炮的方位、高低射角等诸元。由于迫击炮远距离射击目标时难以一发命中,因此在射击后还要由观察所观察射击效果、计算出弹道修正量,从而实施精确打击。根据观察所、炮位阵地、目标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PP89式迫击炮的射击方式分为放列观察射击、小间隔射击及大间隔射击3种,在实际战斗中应根据战场情况而定。
  放列观察射击
  放列观察射击是指观察所靠近炮位阵地(观察所到炮位阵地的距离不大于炮位阵地到目标距离的5%)时的射击,对近距离目标射击时常采用这种射击方式。
  放列观察射击方式具有三项优点:一是展开迅速,由于观察所离炮位阵地较近,观察所与炮位阵地布置迅速,组织指挥简单,一般不需要组织通信联络;二是射击准备简单,炮位阵地能够看到目标时,直接瞄向目标即可,不能看到目标时可通过双标杆、方向盘等炮兵测量器材直接赋予迫击炮射击方向;三是射击实施简单,观察所测得的炸点偏差量即为炮位阵地修正量,便于射击修正,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射击任务。
  放列观察射击的缺点是射击距离较近,容易暴露自己,准备射击诸元和射击实施过程的时间不能太长。
  小间隔射击
  小间隔射击是指观察所距离炮位阵地较远(观察所到炮位阵地的距离大于炮位阵地到目标距离的5%),观炮夹角(观察所、炮位阵地相对于目标位置构成的夹角)不大于400密位(密位为角度单位,360°为6000密位)时实施的射击方式。如隔山射击时可采用小间隔射击方式,将观察所设在山头上,用光学器材(方向盘、炮队镜)将观察所、迫击炮、目标的相对位置测出,解算成射击诸元,通知炮位阵地,即可实施射击。
  小间隔射击方式的特点:一是射击距离远,能在较大范围内选择观察所的位置;二是便于与步兵分队协同、联系,便于全面观察和机动;三是必须有良好的通信保障;四是观察所测得的炸点偏差量需使用修正系数换算成炮位阵地的射击诸元修正量。
  大间隔射击
  大间隔射击是指观炮夹角大于400密位时实施的射击方式。在对射击区域翼侧的目标、支援友邻、敌防御纵深以及对向我迂回之敌射击时,均采用大间隔射击方式。
  其特点与小间隔射击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观察所测得的炸点偏差量需要用图解表或射击指挥尺、射击诸元计算器来确定修正量,修正较为复杂。
  
  射击操作过程
  炮组编制及人员分工
  PP89式迫击炮通常由5人编为一个炮组,配迫击炮一门。炮组由炮长和4名炮手组成,4名炮手按分工编成一、二、三、四号炮手。炮长负责组织指挥全组完成战斗和训练任务,检查与督促所属人员对武器弹药、装备的保管、保养,行军时负责携带标杆、望远镜、指北针及零件工具包。一炮手也称瞄准手,负责瞄准,行军时携带身管、炮架和瞄准镜。二炮手负责设置座板、装填发射,并协同一炮手操作,行军时携带座板和铁锹;三、四炮手负责检查、擦拭、传递炮弹,行军时携带炮弹。
  设置炮位阵地
  炮长通常在上级指定区域内,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硬的地面作为射击位置。在中等以上土质、实施0号或1号装药(装药越多,装药号数越大)射击时,可以不挖座板坑,将炮位铲平即可。
  其他情况下,必须挖筑座板坑。挖筑座板坑及架炮的方法是:二炮手对正目标画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点为圆心,挖成由后向前逐渐加深(前深20cm)、直径为45cm的圆形斜坑,坡度25°左右。二炮手挖掘完毕后,将座板置入圆形斜坑,使座板上旋转套缺口对正射击方向,此时座板上平面与水平面构成前低后高的倾角。一炮手将炮杵球体上的两个平面对准旋转套的缺口,然后将球体推入旋转套内,并将炮身旋转90°,使炮身上的白色标线转至正后方位置。随后,一炮手架好炮架并将驻锄踩入土中,接着安装瞄准镜。需要注意的是在松软土质阵地射击时,必须将座板坑踩实,使座板紧紧嵌入土中并踩实座板后才能实施射击,以免射击时座板下沉过大,造成身管射角变动较大,影响射击精度。
  火炮架设完毕后,炮长通常位于便于指挥的位置,一炮手在炮的左侧,二炮手在炮的右侧,三、四炮手为一组,在二炮手右侧两步处,各炮手均面向前方成蹲姿。
  实战中,出现战斗减员情况,可依次按照减少炮长、弹药手、二炮射手的顺序进行。当战斗减员严重时,单人也可完成对单炮的操作。单人操作时,其携带全炮的各部件,包括炮身、炮架和瞄准镜以及座板等。用炮时,首先置好座板,然后再架好火炮。
  单人操作单炮时,也可进行简便射击。简便射击是在紧急情况下,不使用座板,仅用身管进行射击的操作方式。当遭敌阻击或突然与敌遭遇来不及架炮,或地形受限不便于架炮时可用此方法,这也体现了60mm小口径迫击炮的灵活性。
  射击诸元的确定
  射击诸元是迫击炮瞄准时所使用的表尺、高低、方向以及引信分划(用时间引信射击时)等技术参数,这些技术参数通常用专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也可手工完成。
  射击诸元的确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炮目通视(即瞄准手从炮位可直接看到目标763970fee525bb164ff114f6e2ed7e5e)时,瞄准手可用瞄准镜直接瞄准目标,然后对目标实施射击。这类情况大都是目标距离较近,射程小,比如说打坦克、碉堡以及近距离敌兵等。另一种类型是炮目不通视时,需要观察所利用观测仪器测定目标,再经过计算,将射击诸元下达给炮位阵地,指挥迫击炮实施射击。
  炮目不通视时,迫击炮的射向可以通过双标杆瞄准法来确定方向瞄准的基准点。双标杆法瞄准的过程是:炮长依据观察所下达的指令,设置前、后两根标杆对准目标方向,迫击炮架设在两根标杆后方适当的位置。调整好迫击炮的平衡状态后,用方向分划归零的瞄准镜瞄准前方的标杆,然后调整瞄准镜瞄准后方的标杆,再转动迫击炮的方向机,使瞄准镜瞄准前方标杆,这个过程可用一句口诀描述,这就是:“瞄前标,后再瞄前”。这时迫击炮的瞄准方向与两根标杆正对的目标方向是平行的。之后,炮长下达射击诸元,待瞄准手报“好”后,先射击一发炮弹。待炮弹落地后,再根据炮弹和目标之间的方向和距离偏差做出射击诸元的修定,然后再射击再修定,直到击中目标为止。通常来说,一名优秀的炮长只用一发炮弹对目标进行试射后,就能直接修正好偏差量,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射击距离越远,使用的装药越多,装药号数也越大。PP89式迫击炮的装药号数有0、1、2、3共4种,其中0号装药为基本药管,不附加发射药包;1、2、3号装药分别附加1~3个发射包。0号装药对应射程为400m以内,1号装药为400~1100m,2号装药为1100~1800m,3号装药为1800m以上。
  若时间和条件允许时,为了提高射击精度,确定射击诸元时还可以修正弹道条件和气象条件对射弹形成的偏差(由于射表是标准条件下编制而成的,故需要修正)。弹道条件包括药温和装药批号、初速(弹药箱上有标识),气象条件包括地面风、气压、气温(通过器材测得或估测),弹重符号(各种弹和标准弹之间的差异分为若干级,在弹上有标识,用“+”或“-”表示,“++”表示重二级弹),由炮位阵地修正。
  
  射击分类
  依据射击效果及毁伤程度要求的不同,PP89式迫击炮的射击可分为压制射击、歼灭射击、破坏射击和妨害射击4种。压制射击是给目标以部分毁伤,使其丧失战斗力的射击,又分为临时压制、一般压制和重点压制射击。歼灭射击是严重毁伤目标,使其全部或大部分丧失战斗力的射击。破坏射击是摧毁敌防御工事、工程设施及建筑物,使其不能继续使用的射击。妨害射击是扰乱、妨碍、迟滞敌人行动,以封锁交通要道或削弱敌战斗力的射击。
  依据战术目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射击、拦阻射击和延伸射击3种。集中射击是集中两个连以上的炮兵同时对同一地段实施的射击。拦阻射击是在选定的阻击点(线)上,对运动目标(步兵、装甲战车、坦克等)实施的射击。延伸射击是炮位阵地为掩护步兵、坦克攻占支撑点,向其冲击方向实施短距离火力延伸的射击。
  依据火力分配的方法不同,则可分为重叠射击和分段射击2种。重叠射击是将数门火炮(18门以上)的火力重叠在同一目标幅员或阻击线(点)上的射击,各射击单位都对目标中心确定诸元,按目标幅员(阻击线宽度)分配火力。分段射击是各炮位阵地对同一目标幅员或阻击线的不同地段分别进行射击,各炮位阵地根据自己担任的地段中心点确定射击诸元,并根据分担的地段幅员(阻击线宽度)分配火力。在同一目标上,也可同时用一部分炮位阵地进行重叠射击,另一部分炮位阵地进行分段射击。
  依据射击目的和火力猛烈程度不同,还可以分为急袭射击和监视射击2种。急袭射击是在一定时间内用较多弹药对目标进行突然、猛烈的射击。在指定持续时间时,通常以急促射击开始,然后可进行等速射、不等间隔的单发射、齐射、短促的急促射,或穿插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恰好发射完规定的弹数。监视射击是用少量炮位阵地和弹药,为了在一定时间里遏制敌人的行动而进行的射击,具体发射方法可灵活多变。(全文完)
  编辑/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