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 凶猛的亿元时代

2011-12-29 00:00:00Chi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3期


  2010年12月10日下午4时53分,当拍卖师报出3500万元起拍价时,场内一片哗然。紧接着,竞价声此起彼伏,一分钟不到,叫价已经达到7000万元……最终,经过三十多轮竞争,作品以1.53亿被电话委托买家竞得,加上佣金,拍品以1.7136亿元成交。
  这不是一场“地王”之争,这是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庆云堂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品为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这一成交结果继张大千《爱痕湖》、李可染《长征》后再次打破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不仅使2010年的近现代书画交易再奏高歌,也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成交纪录。
  
  价格井喷
  
  人们说,“一件艺术品值多少钱,就看你愿意付多少钱。”《巴人汲水图》1999年7月3日首次出现在北京翰海拍卖场上,最终以132万元成交,11年后翻了130倍,价格正如图中汲水农夫沿嘉陵江边百丈悬崖的阶梯一点一点向上爬,可谓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渐火爆、众生狂欢的缩影。正如击鼓传花,每个人都确信转手后能赚上一笔,鼓声不会让花在自己手上停下。
  在2010年重新排定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前10位”,除了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是2005年拍出,另一件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是2009年秋的成交纪录,其余8件均为2010年春秋两季拍卖中出现的过亿成交拍品。
  2010年春拍,从香港到北京,艺术品拍卖会接连打破多项拍卖纪录,幅度之大极为少见。仅上半年就成交了4件亿元拍品,再次证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在保利拍卖会上,经过近七十轮竞价,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4.368亿元,远超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另外,拍卖市场资金总量正在扩大,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6家拍卖公司总成交额达116.04亿元,远超2009年同期的63.75亿元。
  下半年2010年秋拍也不逊色。11月20日晚,中国嘉德秋拍“清代宫廷”专场,书圣王羲之作品草书《平安帖》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平安帖》以5500万元起拍,最终由一位电话委托买家出价2.75亿元成功竞得,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为3.08亿元,成为秋拍中的标王。
  年末市场呈现白热化:从11月北京荣宝斋、中国嘉德等屡创纪录,掀起第一轮高潮,到12月香港佳士得、北京匡时、北京保利等,再到接下来相继举槌的上海泓盛、北京翰海、上海道明、杭州西泠等拍卖会,拍价屡创纪录。其中中国嘉德以41.33亿元收槌,3件作品过亿,上千万的多达52件;北京保利以52.8亿元收槌,两件拍品过亿,上千万的达99件;匡时秋拍成交额近11亿元,21件拍品过千万。
  
  砸钱者
  
  在《2009年全球财富报告》中,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增长率被计算为25%。该报告称,中国百万富翁的人数达到47.7万人,全球占比4.77%,名列第四,年增幅达31%,名列全球第一,并引领亚洲在财富总量上超越欧洲,艺术品、钱币、古董和酒类等具有长期价值的收藏品已成为中国财富人群广为关注的投资品类。截至2010年12月15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总成交额达502.41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了123%。除了个别身价上百亿的大买家,还有谁在购买这些艺术品呢?
  几十年前的收藏家多半是出于爱好,本身对艺术就有一定的钻研,也愿意倾家荡产买自己心仪的艺术品,并且一代人之内不会放出去。后来,资本开始进入市场,例如近期我们可以发现国内艺术品市场许多拍品都是5年内反复出现,有的还是短期内不止一次易手,某种程度上证明热钱的存在。热钱会发挥其惯有的资本市场属性,在曲线震荡中获利,于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频繁交易、频繁易手的现象,这与股市的坐庄等现象有类似之处。
  直到现在,有专家提出2010年是“基金进入内地艺术品交易的元年,也是艺术品投资作为资产配置这个概念打动所有财富阶层的一年”。首先,很多天价拍品的买家是私募基金,其实就是多名买家凑钱竞拍。同时可以看到一些金融机构在做试探性布局,操作途径包括发行艺术品投资基金和信托计划、提供艺术品估价服务以及银行企业的艺术品收藏和艺术赞助等。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从2007年起开始涉足艺术活动,发行艺术品投资基金(Ⅰ号和Ⅱ号)并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被指为中国拍卖市场上当代艺术的三大买家之一。2010年,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开发了类似业务。
  全世界所有艺术品基金加起来并不超过10亿美元,但全世界金融市场的规模却在200万亿美元左右,所以艺术品作为金融产品显得微不足道,也同样极其脆弱。而资金的机构化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表现,首先反映在资金规模化的明显优势,动辄千万级的竞拍出价已经将个人性购买行为迅速“边缘化”,类似于股票市场中“机构”和“散户”的区隔。其次是在操作目标和操作手段上的变化,由于机构收藏的体系化目标和投资基金以投资收益为目的的精确选择,两者都不约而同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确文化价值和社会共识的稀缺性艺术资源,造成“名家名作”的价格飙升,从而创造出中国艺术品亿元级的价格纪录。
  随着竞拍门槛的急速提升,近两年的拍卖市场,收藏家、行家不再一统天下,多了很多生面孔。过去活跃在拍卖会上的多是有家学传承、知识积累的收藏家,如今这种格局被彻底打破,随着生面孔越来越多地涌入,投资者多了,投机者更多了。
  如今艺术品高端市场已经被资本牢牢控制,5年前百万以上就算高端市场,现在已然涨到500万元,虽然在500万元以下的艺术品市场里,传统收藏者还玩得起,可等到这个市场的优质艺术品全被高端市场拿走后,资本自然就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真正的主角。
  马未都曾分析说,由于在中国赚钱的途径一个个被堵死,很多“闲钱”被逼到了艺术品这个小盘子里来,而这些人往往艺术鉴赏力低下,赌性极强,把艺术品收藏作为资本运作,目的只为赚钱,而这其实是对艺术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