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纠结在艺术与商业之间

2011-12-29 00:00:00穆冉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9期


  如果片方公布的数字属实,那么首周2600万、第二周3000万这样一个票房成绩,无疑宣告了投资千万的《观音山》在3月的淡季市场中已经大获全胜。这个票房只比《我知女人心》低1000万。《观音山》是部低成本文艺片,上映10天,而刘德华、巩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从春节至今,已经在院线整整躺了40天。
  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斩获最佳艺术贡献奖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之后,《观音山》只需要在国内取得票房大捷,就真的“功德圆满”了。所以当你看到主演范冰冰跟随主创们一起前所未有地卖力巡回吆喝、“精英”与大众对于影片截然不同的两极口碑,不必吃惊,这些都是营销的一部分。事实证明,这一切效果良好。
  对于那些走出影院之后对东京电影节颇有微词的愤怒观众,有一点必须纠正:电影节上亮相的并不是现在公映的这个版本。如果你看过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尼尔•乔丹导演的《狼之一族》、《哭泣游戏》、《夜访吸血鬼》等作品,你一定相信他不会把两项极有分量的大奖拱手送给现在这个版本的《观音山》。
  《观音山》一共拍摄了8个小时的素材,最终的成片接近两小时。虽然同为艺术片,但它既不是《色•戒》,也不是《山楂树之恋》,来自院线的压力最终让公映版本变成了101分钟。“开头全变,拿回几场戏,丢掉一条线,”制片人方励针对国内市场所作的重新剪辑如是评价。
  原来的版本以张艾嘉饰演的京剧演员常月琴愤怒训徒开始,结合公映版本不难判断,“拿回的戏”应该是范冰冰饰演的南风的戏份,“丢掉的线”应该是常月琴的那条线。片方如此修改的意图很明显:加大范冰冰的分量,让整部影片更多的潜台词事关青春残酷物语,更好地迎合年轻人作为主体的内地票房市场。然而这样的仓促修改,直接导致了《观音山》的诸多叙事硬伤。
  调和的结果,就是常月琴和南风的背景都点到即止,相当一部分剧情语焉不详。影片临近结尾,故事重心莫名转向。家庭缺席却又强烈渴望被爱的年轻人相依相偎的寻爱之路,最终终结在走不出丧子之痛的常月琴观音山下纵身一跳的永久解脱之中。原本流畅的叙事拦腰一斩,连李玉也只能承认:这是一部情绪电影。
  《观音山》远不及某些知识精英或者意见领袖力捧的那般优秀,抛开暧昧不清的叙事不谈,它对中国当下的关照极其有限。在对社会作病理切片的影像分析上,它远不及李玉上一部作品《苹果》那样毫不留情又剑走偏锋。一部艺术片如果想要剥离时代背景之后大有作为,那么就只能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深度上孜孜以求了。显然,《观音山》在做这个尝试,但力有未逮。
  《观音山》的这些问题应该逃不过精英们的法眼,善良一点地假设,他们之所以力挺,更多的理由还是因为对于目前泛滥在大银幕上的那些国货极度失望。已经没有几个导演有勇气和耐心把镜头对准我们置身其中又无可奈何的庸常生活了,数字大跃进的时代,原本就是精神产物的电影,被异化为投资、片酬、拷贝数量、排片场次、票房、回报率等等系列报表而存在。乱象之中,如果说以前还在营销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话,那么现而今,有些影片已经是十足的商业诈骗了。
  从这一点来说,李玉的存在很有必要,《观音山》的票房成功更有必要。无论是在院线压力还是在审查对话中的妥协,李玉都不应该被指责。
  《观音山》的业绩传递了一个信号,它能让业内清晰地看到现在的这个市场在淡季所具备的吞吐容量,也让小成本文艺片在国产工业里另辟蹊径,自谋一条生路。而李玉本人,也在与投资人方励一起的多年坚持之后,拿出了从业以来最耐看的一部作品。只要她自己不认为现在的这个版本如某些人鼓吹的那般优秀,她更值得期待的日子,一定在后头。
  对于那些忠实于内心又决不放弃自由的影像作者来说,灵魂世界永远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一定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