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半个世纪, 法国就把核电文化植入百姓的生活,而谈起身边的核电, 很多法国人就像聊家常那样自在
几年前,一个常驻法国的中国记者和法国朋友在一起玩SIMcity。她从中国的发展模式出发,驾轻就熟地盖大楼,修马路,忙得不亦乐乎。轮到法国朋友了,对方一上来就大建核电站和火力发电厂,然后把高压电网通向临近的城市,“先发电,再卖电赚钱!”——原来,靠核电引领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就潜藏在法国人的大脑里。这当然和法国发达的核电工业密不可分。
核电牢牢嵌进社会生活每个层面
在法国,核电和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多密切?
今年3月初,当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地震陷入核泄露危机的时候,法国第一大报《世界报》随即在网上征集读者信息,整理出来的代表性发言,几乎每段都用这样的话开头:“我的家,距离某某核电站只有几公里之遥。”距离最短的,只有300米;长一点的,一般也不会超过50公里。有人说,自己生活在两座核电站之间,每天早上出门,“向北走,看到‘当皮埃尔’(核电站)的巨大烟囱;往东呢,则是‘贝尔维尔’(核电站)。不过,我早就习惯了。”还有人说,自己就出生在核反应堆旁边,现在搬家到了罗讷河谷,“没想到又和一座核电站做了邻居!”一个读者言之凿凿地说,在今天的法国,几乎鲜有居民生活在方圆200公里以内找不到核电站的地方。
法国核安全局网站上的数据显示:目前法国共有19座核电站,总共58个反应堆在工作,提供全国80%左右的电力供应。在世界上,法国的核电装机总量仅次于美国,但是考虑到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全面叫停核电站建设而法国一直迎头赶上,那么说法国是世界上核电工业最发达、对核电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大致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法国人已经无法想象,假如有一天突然没有了核电,自己还怎么生活——“取消核电?我们的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靠什么工作?”自从1956年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法国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悄悄完成了能源类型转换,把核电牢牢嵌进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
核电给法国人带来的好处,一目了然。因为运营成本低,核电电价仅是传统煤电电价的60%,所以法国人一直享受着欧洲最廉价的电费。因为大量使用核电,法国早就实现了能源独立,这就意味着每当寒冬来临、从俄罗斯传输到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因为俄乌(克兰)纠纷而忽多忽少的时候,法国人可以安心躲在温暖的屋里,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气荒”而挨冻。因为核电站遍布法国各地,所以它会给当地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以至被某些人视为“一只会下金蛋的鸡”。最近几年,法国继续坚持核电发展战略,使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新核电厂一再开工,未来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无疑会直线上升。
还有些好处,是潜在的。因为大量使用核电,法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低。有统计数字表明,发展核电使法国每年少排放3.45亿吨二氧化碳,而其每千瓦小时的碳排放量仅是英国或者德国的1/10。假如说这还比较虚,那么下面的就很实在:法国目前不但实现能源独立,而且“小有盈余”,每年约有20%的电力输送到意大利、荷兰、德国和比利时——难怪“卖电赚钱”的发展模式如此深入人心,让法国人在玩SIMcity时都会不由自主。
2010年3月,法国牵头在巴黎举行“国际民用核能会议”,大声呼唤国际金融机构帮助能源短缺国家开发核能,高调承诺法国在核能发电技术上向其他国家敞开大门。法国如此起劲地想把核电技术推销到海外,赚钱当然还是硬道理。
仅仅用了半个世纪,法国政府就把核电文化植入老百姓的生活,而谈起身边的核电,很多法国人就像聊家常那样自在:“我们从小就学习与核电有关的各种知识,比如说一旦发生意外,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活在核电站周围的人,会从相关机构定期收到印刷精美的小册子,告诉大家有关核电事故的应急知识,他们也可以到药店领取免费碘片以备万一。作为法国惟一的核电运营商,法国电力公司每年组织大约十万人参观各地的核电站,借此消除人们对核电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尽管仍然有人对核电心存疑虑,但是更多的人早已不自觉地接受身边的核电站:“难道水电就安全吗?假如真的发生地震,我其实更担心悬在头顶的大坝。”
民意调查显示,1978年法国只有30%的被调查者支持核电,到2003年支持率已经攀升到52%。日本发生泄漏危机后,法国《费加罗报》适时推出民意测试,在接受调查的10789人中,高达74.25%的人选择应该继续利用核能。
周密的核能战略起到决定性作用
当然,法国核电发展到今天,政府的引领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45年,在戴高乐将军的授意下,法国成立了原子能署。这一机构的最初工作是研制原子弹。后来,原子能署的科研工作渐渐向民用领域倾斜。据称,这个转变仅仅是为了“让已经进行了很久的军用计划为自己捞回收益,而不致变成只会吃钱的无底洞”。1956年,法国建成自己的第一座核电站。到1972年,法国相继建成4座核电站,它们构成了使用石墨气冷反应堆的第一代核电(现已经全部退役)。
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让法国饱受能源短缺的痛苦,促使政府重新制定能源战略:通过开发核电,走能源独立化道路。为实现这个目标,法国政府做了周密部署。
首先是理顺体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失误,一部分源自运营单位和安全监督机构混在一起,运营单位自己监督自己的安全,法国从决定发展核电的那天开始就制订了“双轨制”的发展模式:核电运营全部交给法国电力公司打理,而把安全监督划归另一个独立机构——核管理局。值得称道的是,法国此后还能根据核电发展情况,不断更新核能发展和监督机制。
1991年,因为核废料数量增长迅速,法国组建了完全独立的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局(ANDRA),对放射性废弃物(也包括医疗等其他场合产生的核废料)实行专项长效管理。2006年,根据“核透明与核安全第2006-686 号法令(TSN法)”成立了全新的法国核安全局(ASN),全面监督法国的民用核生产,以使“公众与环境免遭核生产风险的威胁”。具体讲,核安全局主要有两大功能:其一,制定与核能有关的政策法规,监督核电生产和建设;其二,定期向公众通报监管情况。核安全局有自己的杂志和官网,每年都要发表一份长达四百多页的年报,不光报喜,还会报忧。许多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会毫不留情地暴露在老百姓面前。
生活在法国的人,可以通过登陆核安全局网站随时了解自己身边的那个核电站。2007年4月,法国在弗拉芒维尔启动第一台第三代核反应堆建设(EPR,欧洲压水堆),假如我们现在登陆核安全局网站,立刻可以看到与此相关的丰富信息。首先是工程进展,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内部混凝土浇筑工作去年已经完成,第一层金属保护罩也已经安装到位,其他诸如蒸汽管道铺设、紧急避难所、冷却装置等工程,也将在今年陆续收尾。跳过这一段,更详细的内容和安全检查有关。细心人会发现随着工程接近尾声,核安全局的安全检查日渐繁密:2007年是8次,2008年上升为14次,2009年提高到24次,今年不但计划仍然保持这个频率,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次临时抽检。在2009年的报告里,撰写者毫不留情地指出:施工方多次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纠正之外,他们已经决定“加大检查力度”。
同时,核安全局还向公众列出今年的检查重点:2/3针对技术层面,主要包括电路系统,各种土木工程,还有机器装配;1/3针对管理系统,比如说,考察工地的应急管理水平,关注工人的劳动条件,甚至可能留意到起重机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其实,核安全局针对3号机组的各类检查,并不局限在工地上能看到的内容。比如说,3号机组使用的种种电缆直接来自采购商,那么就有必要对这些电缆进行抽检,确保进入工地的都是合格产品。上面列举的这些内容,仅是简报披露的大纲,更详细的内容会在年报里进一步检索到;而且,这些检查仅仅针对3号机组,弗拉芒维尔核电站工地上更早动工的1号和2号机组,另有一套随时跟进的检查体系。
法国奶酪有两百多种,核电机组却只有一种
严格的监督程序,透明的信息机制,不管法国人是否完全自愿,恐怕已经难以对政府的核电战略说三道四。不过话又说回来,为让核电生产更安全、更便宜、更方便公众生活和工业生产,政府在布局上也确实花费了足够心思。
一个是,法国核电的统一性非常强。把19座现役核电站列一个单子出来,可以明显看到这种统一:1985年以前投产运行的9座现役核电站,全部使用900兆瓦压水反应堆;此后再投产的核电站,清一色的1300兆瓦压水反应堆(2000年和2002年投产的舒兹、西沃两座核电站有点破例,分别使用了1450兆瓦和1495兆瓦压水堆)。所有现役核电站,都属于二代核电技术,再加上发电机组高度统一,标准化的好处就是大大节省了管理和运营成本,提高了安全系数。有了这样的眼光,法国才能在油价翻着跟头往上涨的今天,长期保持稳定而低廉的民用和工业电价,同时让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羡慕不已:“别看法国的奶酪有两百多种,它的核电机组却只有一种!”
另一个,因为从一开始就下决心发展核电,法国核电的布局也非常合理,濒海的西部,还有内陆靠近河流的地区,都会布下核电站这颗棋子。敌视核电的人固然抱怨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与核电站迎面相撞,但是
精心布好的核电网络也避免了远距离、大功率传输的成本和损耗,这也是法国保持低廉电价的重要原因。
退堂鼓,打不得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法国的核电,绝非毫无问题。
小城阿尔贝维尔,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地深处。沿着山坡向上漫步,空气清新,绿草如茵,牧羊人的身影随处可见。长期以来,这里的山民靠着天赐的环境,向法国提供只依靠天然牧草和泉水喂大的优质牲畜。1992年,阿尔贝维尔还举办了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竟是法国最大的核污染丑闻发生地,即使在冬奥会举办期间,污染仍在继续。
1984年,一座核废料处理厂在毗邻阿尔贝维尔的伊泽尔河畔破土动工,后来因为法国不断提高核废料焚化炉标准,这座核废料处理厂因为处理能力偏低而引起注意,但是1995年召开的投资方会议拒绝了地方政府的改造建议。与此同时,生活在阿尔贝维尔的居民感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空气每到晚上会变得辛辣刺鼻,屋里常常积下厚厚的黑灰。一份流传病调查报告显示,当地白血病和肉瘤患者数量激增。2001年10月,处理厂焚化炉紧急关闭,因为污染物早已影响泥土和山泉,周围农场被迫大量宰杀牲畜。很多当地人加入到一个名叫“反对污染公民斗争联盟”的民间组织,打算为自己讨个说法。
阿尔贝维尔发生的事情,为反对国家核电战略的人提供了这样的口实:也许我们一开始做得很好,但是随着大家对核电一天天习惯,政府和公众会不会渐渐丧失应有的警惕和谨慎?有人担心,核电建设里工程转包越来越多,承包商会不会为了压低成本而忽略了质量?
有人抱怨,防辐射演习应该定期举行,但是“自从1996年我搬到这里,一次这样的演习都没遇到”。也有人发现,周到的防范条例似乎渐成具文,原来经常见到的知识手册从生活里悄悄消失,药店也不再供应免费的碘片,“我们家里的碘片,却早已过期了。”更有人因为怀疑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并不真实,索性先发制人,主动逃离核电站:“我和最近的一座核电站,也保持了两百公里以上距离。”
但是,执行了多年的核电战略,怎么可能在一夜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当福岛核电站麻烦不断的时候,专家已经在报纸上为呼吁放弃核电的人算了一笔细账:假使从现在开始转型为更清洁的太阳能和风能,那么把2030年设定为全部替代核电的目标期限(太阳能和风能各自分摊50%),法国至少要建2000平方公里的光伏电板(年进度100平方公里),3400台陆上风力发电机(年进度170台)和8400台海上风力发电机(年进度420台)。
问题在于:法国是否有足够的建设速度和建设用地?再考虑到高出核电很多的发电成本,这种想法就显得如此不现实。至于那个自愿逃离核电的老兄,自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住在船上,从周围葡萄园收集各种废料烧火取暖,顺便为自己简单的生活提供微薄的电力,但是这种半鲁宾逊式的生活选择,让旁人实在难以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