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2011-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0期


  军事介入利比亚的是与非
  让禁飞区决议案过关,也是制约了西方国家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换句话说,有缺陷的国际共识,总比没有国际共识、大国恣意妄为来得强
  
  特约撰稿丁果
  
  利比亚的局势一波三折。
  近来,日本地震海啸和核污染吸引全球关注。精明的政治强人卡扎菲没有错过这一良机:他不但稳住了首都的黎波里及其周边地区,同时凭借空中优势,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收复反政府军占据的重要城镇,并成功逼近反政府军的最后据点——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换句话说,本来丧失半边江山的卡扎菲家族,成功控制住了85%的土地。如果国际社会不介入,反政府势力不但将全军覆没,大规模的镇压也在所难免。
  其实,日本的灾难不但吸引了全球舆论的关注,而且日本东部的大量生产线停产,导致油价下跌,也缓和了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的压力。这也是国际社会放松了关注利比亚危机的原因。因此,在是否要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一事上,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一度产生分歧。
  但是,卡扎菲的好日子似乎很快就到头了。就在他即将成功之际,美国和英法意大利等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的决议案,让军事介入利比亚(尤其是空中打击)有了法理基础。为了避免西方国家的军事介入,卡扎菲单方面宣布停火。但是,法国率先发动了军事攻击,卡扎菲不但丧失空中进攻反政府力量的优势,他和其家族控制的精锐部队,也立刻暴露在外国军事力量的打击范围内。
  在利比亚问题上,大国形成罕见的一致意见——先有制裁,后有禁飞区。个中原因,主要还是为了稳定北非中东的局势,防止另一次的石油危机出现,严重打击复苏不稳的全球经济。如果经济上不去,失业率不解决,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连任之路将不乐观。而在未来的选举中,人气下降的法国意大利领袖都有可能遭遇滑铁卢。
  不仅如此,日本遭遇核泄大灾难,导致全球核能建设暂时停摆,对传统燃料的需求大幅上升。日本灾后的重建,更是需要庞大的石油资源,确保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稳定,显得更为迫切。而对军事介入抱有严重戒心的中俄乃至德国等,最后投了弃权票,除了期待该地区的动荡不要扩大之外,阿拉伯联盟和非洲联盟强烈要求禁飞区的呼吁,也是俄罗斯等国高层决策的重要依据——不能为了利比亚一个备受诟病的政治强人和一个腐败的政府,而得罪非洲和阿拉伯的广泛国家。
  联合国决议案在现在和未来会引发很多的争议。但是,从总体来看,仍然是积极正面的。
  首先是有利于恢复联合国的权威性。
  以往这样的局面,美国和北约国家经常独断专行,视联合国为无物,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在联合国的旗帜下介入,对国际政治秩序的稳定有好处。
  其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主张积极介入,这里有他们的全球战略考量。但是,在联合国的旗号下,大国之间,比如美英与中俄,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已经超越了两元对立的状态,而是在危机处理上找到了利益交叉点,形成理性合作。这对国际社会处理区域争端,绝对是正面的。
  因为以往发生这样的问题,区域争端最后就演变成大国之间的“代理战争”,小国巧妙操纵大国,最后酿成世界灾难。在目前的全球环境中,这种大国合作,或者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很难走回百年前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老路。
  从表面上看,中俄等国家好像是“顺从”了西方国家。但实际上,让禁飞区决议案过关,也是制约了西方国家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换句话说,有缺陷的国际共识,总比没有国际共识、大国恣意妄为来得强。
  再次,禁飞区决议案的成形,也是对利比亚等违背世界普遍公理原则国家的统治方式提出了严重警告。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权为民所赋,执政为民,将是任何统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当然,任何军事行动都是两刃剑。美国介入军事干预,至少说明了:奥巴马不应该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而奥巴马和希拉里的所谓明智外交,也走进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