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照政治

2011-12-29 00:00:00蔡子强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5期


  自恐怖组织领袖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各方便群起要求美国当局公布他的遗照,以释外间疑虑。但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还是决定,不公布拉登的遗照。
  5月4日,奥巴马在美国老牌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中说,毫无疑问,拉登已死,遗照发放与否都不会改变这一事实。虽然有人否认,但事实是,大家不会再看到拉登在地球上出现。他担心恐怖的照片会让国家承受安全风险,另外,他不会把照片当作战利品来炫耀。
  这个决定惹来一些争议。美国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就表示,不公开遗照是个错误决定,会让人就拉登是否死亡这个话题,继续作不必要的争论。
  事实上,有报道曾说,在奥巴马一槌定音之前,白宫内部也曾出现分歧。中情局赞成公开遗照来说服世界拉登已死,否则,基地组织会继续借其名义招募成员;而国务卿希拉里及国防部长盖茨一方则认为,尸体照片无法阻止阴谋论的衍生,反而会成为极端组织发动反美宣传的煽动工具。
  读者或许会怀疑,只不过一张照片而已,公开就能起到那么大的煽动作用﹖这是否有点言过其实呢﹖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位同是美国眼中钉、白宫眼中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魔头、第三世界万人景仰的革命领袖;同样遭美军追剿而被迫浪迹天涯、最后被击毙的传奇人物——拉丁美洲的革命英雄切•格瓦拉。有关他的遗照,同样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
  1967年,切•格瓦拉被中情局支持的玻利维亚军队逮捕并处决,10月10日,在该国小城巴耶格兰德的一间医院里,玻利维亚军方请来三十多位国际记者,向他们展示了格瓦拉的遗体。军方说:“我们想让大家看看,这就是格瓦拉。现在他已倒下,我们赢了。”
  有关方面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炫耀一番,并证实格瓦拉真的已经死去,好让其追随者死心,从此就范。不料,最后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当时,一众记者按动相机快门,留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当中一位名叫弗雷迪•阿尔伯塔的记者更匠心独运地捕捉到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格瓦拉死不瞑目,露出一副悲天悯人、哀天下苍生的神情。
  看到这些遗照,我想起毛泽东的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传记作家卡斯坦尼如此形容看过遗照后的心灵震撼:“他毫不畏死的精神,不是体现在其演说和写作当中,也不是在卡斯特罗(前古巴最高领袖)对他的赞美里,甚至不在对他殉道的颂词中,而是在他死不瞑目的双眸里。他似乎在凝望杀害他的人,并宽恕了他们。他也似乎凝望着这个世界,宣称自己为理想而死,为此感到无憾。”
  有人说这像极了耶稣在十字架上蒙难时的神情。事实上,如果大家看过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著名画家曼特尼亚所画的《哀悼逝去的基督》(The 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就不难发现,这些由记者仓猝间拍下的格瓦拉遗照,与画中的意境及耶稣的神情如出一辙。
  阿尔伯塔事后解释说:“我当时并没有想把他的形象拍出耶稣的感觉,我只是拍摄了当时的气氛,不过,在他的遗体周围,确有一种神圣和神话般的气氛。”
  合众国际社旋即把这些遗照转至世界各地,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革命的激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熄灭,反而燃烧得更为旺盛。
  这些遗照,意外地成为了革命圣物和精神图腾,激发后继者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继承格瓦拉的遗志,并因此引发了一场革命的蝴蝶效应。
  有关方面原本想让格瓦拉的追随者死心,震慑于美国的军事力量之下,结果却恰好相反,一个原本已经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用一帧遗照,延续了他的传奇。
  英国政客乔治•加洛韦当时指出:“美国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让这些遗照传开来,格瓦拉遗体上耶稣似的神情和意境,让其精神感召力渗入动荡的大学校园、走进仰慕者的心灵深处……”
  当年格瓦拉的感召力源于其遗照中悲天悯人的神情、耶稣基督一样的神韵;今天,拉登的遗容,其煽动力可能来自于他被子弹击中的眼睛及悲惨的死状,看到后会让其追随者悲痛莫名,愤而作出报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奥巴马决定不公开拉登遗照,相信也有从格瓦拉的故事中吸取教训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