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股民 奔忙于“牛熊”之间

2011-12-29 00:00:00李超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5期


  这个熊市不太“冷”,那个牛市不太“远”
  
  4月18日,上证指数最高触及3067.46点,19日,市场下跌1.91%,收于2999.30点,拉开了近期股市下跌的序幕,到5月6日,市场低点下探到2834.46点。对很多憧憬市场重返4000甚至5000点的新老股民来说,市场的残酷让他们的乐观情绪受到重击。不过,“血总是热的”,屡败屡战依然是不少中国股民顽强的特质。
  
  王远新,男,28岁,未婚,半职业股民,股龄5年。
  炒股之前,王远新每天打开电脑干的第一件事是更新体育新闻,他从小离不开篮球,NBA的消息一天也不能落下;现在,他每天都要花费至少两个小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国家宏观政策、财经走势等等。这个“数学超烂”的文科学生上大学时都不曾在意过这些,但“现在一天不看心里就空落落的”,他将其形容为一种“生活方式”。
  炒股也一样。王远新不太乐意别人称他是“股民”,他更爱说自己是在“理财”。和所有“深谙此道”的股民一样,他在摸爬滚打中也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成熟”的炒股逻辑,一言以蔽之:牛市发财,熊市休息。
  类似“股票是对整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磨练与洗礼”、“不经过熊市的人也不可能把握牛市”、“赚钱纯粹是一种理念”这样的心得和体会,王远新一口气可以说出一大堆。即便如此,他还是承认,到目前为止,自己还只有机会完成在熊市中的洗礼,并且仍在完成之中。
  股海“沉浮”
  王远新说,几年炒股生涯对他的最大改变,是“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宠辱不惊的中年”。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个学期,王远新的很多同学已经找完工作,半年多的“真空”状态下,几个人开始带头炒起了股。“班上有个人考上了研究生,把父母预支的两万块钱学费投了进去,后来他经常会小赚一笔,不多,但最后半年的生活费基本上是从股票上得来的。”
  加入炒股行列的同学逐渐多了起来,王远新也是其中一个。“理财收入在将来肯定会发展成收入构成中的一大块,我其实早就有这个打算,靠工资怎么着也不成。”他的生活向来节俭,在证券公司开了个户头,他只敢向父母借了一万块。
  王远新买的第一只股票就亏了,因为总共才买了2000块钱,所以损失并不大。“之前没经过大风大浪,亏了一点点或赚了一点点就很在乎。”第一次“试水”失败还是让他心疼了好些日子。他开始反思。“别人赚钱你亏钱,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方法不当。”抱着这种“谦逊”态度,他不久便改写历史,赚到了股市中的第一桶金,当然,也没多少。“当时真的很高兴,兴奋了很久。”
  从这次激励开始,王远新悟出了门道,浏览新闻变成了他和同学的“日常功课”。毕业酒会那晚,正好赶上印花税调整。“那晚喝到半夜,第二天下午醒过来才知道自己亏了一大笔。”虽然亏钱,但他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一笔。
  毕业后,王远新找了个清闲的工作,正式进入“半职业化”状态,他的手笔也立即大了起来,父母、妹妹、妹夫,家人七七八八凑了30万给他做本钱。“父母当然很紧张,经常打电话唠叨让我行情不好的时候少买点。“他的老家在中部一个小县城,父亲靠做些小生意养活了他和两个妹妹。”
  王远新的确“玩”得很小心,他不是那种频繁交易、一掷千金、“左手割肉右手进仓”的鲁莽之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我的性格偏缓。”王远新把自己的玩股方式归结为性格,但几年的炒股经历似乎对他影响更大。
  刚开始的时候,王远新爱做长线,挑中一只业绩不错的公司股,钉住不放,慢慢地,他变“俗”了。“做不了长线,已经不做长线了,不会买了放那,放不住,4年来我什么方法都尝试过了,但真的放不住。”这声长叹与他当年“买那放两年,收益增一倍”的豪情壮志相比,有了天壤之别。
  一次收盘,股市涨了一点点,王远新没有任何操作,实际上,他手上没有保留几只股票,他解释自己抱着看空的心态。“当前的行情我不看了,因为会影响到我的心态。”王远新担心如果自己看到一点点反弹,会被“乱象所迷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停一段时间看会更清楚。”熊市出身的他严格遵守着“熊市休息”的训诫。“在熊市里面,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王远新的“生存法则”。
  “票友”人生
  王远新如今很少打篮球,他对这项从小到大的爱好已经淡漠了许多,同学间也很少联系,但是在网上遇到“青涩年代”的股友,还是会聊上几句最近的行情,大家都坚守在股市。前段时间,他的一个朋友觉得赚不到钱,戒了股。“可能是被这么长的熊市伤到了,但行情一旦好起来,他肯定还会忍不住回来。”王远新不相信炒了股的人会彻底放弃。
  他很羡慕那些不用工作,只做股票就可以赚到足够多钱的人。“行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出去旅游,做想做的事情,享受生活,行情好的时候抓紧炒股赚钱。”这是他梦想中的理想生活状态。但他同样不确定,究竟赚到多少钱才算“足够”:1000万的人想赚5000万,5000万的人想赚1亿。
  前两年,身边有个炒股的人一下子亏了几十万,眼睛都没眨一下,王远新突然意识到:在股票市场,金钱只是多个零少个零的数字。“真正让他做实体经济,可能亏几万块钱他都会心疼得要死。”他对金钱有了新的认识。
  对身边那些炒股赚了大钱的人,王远新说自己一点也不羡慕,他不相信股票市场里有任何运气的成分。“完全是事在人为,看你有没有搞懂规律,运气只会让你赚小钱、亏大钱。”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亏钱时就总结到的观点,但并不妨碍他一直寻找运气,他说,自己去庙里的时候,也会祷告在股市里多些财运。“股市没有运气,但人有。”这个解释似乎有些牵强,但他觉得顺理成章。
  对于王远新这样的小股民,相信股市存在规律是支撑他“玩”下去的动力。“操纵个股的情况是有的,但大盘肯定操纵不了。如果你够水平,能够猜出那些操纵股市机构的想法,跟着他们走,也可以赚钱。”他说,自己属于“别人吃肉我喝点汤”。
  说着说着,王远新不自禁又谈起了自己的“专业见解”:下周我觉得从政策面讲,国家不断收缩政策会影响到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事先会有一点点反应,所以我预测下周会跌。他强调自己会不为所动,但这是“生活方式”,每天总要想想。“做梦的时候都会梦到,觉得行情不好没有买,结果真的跌了,一只40块钱的股票跌到10块钱,被我买到,捡了个大便宜。”他说,现在已经很少做这种梦了,“很滑稽。”
  去年,家里开始催促年近30的王远新赶紧讨个媳妇,他自己也想,但觉得时机还未成熟。“当初是想炒几年股,赚些钱再结婚,至少也得7位数吧,但是这几年,股票没涨,房价倒是涨了。”王远新露出尴尬的微笑。
  “你相信自己会实现那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吗?”
  “我觉得还蛮远的,但朝这个目标走,谁能知道不会。”
  些许沉默。
  “看吧,两年之内牛市就会来的,据我分析,最快年底股市就会反弹。”说出这句话时,王远新调了调语速,多使了口力气,看得出来,他已为“牛市发财”热身了很久,似乎国际市场异动的冰霜也丝毫不能打消自己的股市激情。
  
  (应被采访人要求,本文中出现的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