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长沙海韵贸易公司总经理陈荣实名状告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湖南省省直机关事务局在政府采购招标过程有猫腻——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丁宇回应称,设价格下限是为“花完預算”。年底突击花钱早已不是新鲜事,伴随着年终岁末的到来,它再度频频见诸报端。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
1、造成年底突击花钱这一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胡星斗:这是财政体制的问题。财政资金没有经过严格的預算,未具体落实到每一项采购之中,并且财政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
2、 丁宇在出席庭审时强调,預算多少就必须开支多少,如果少花钱就违反了預算法。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胡星斗:这个说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的。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的預算本身就不是科学預算、民主預算,所以现在各个单位預算的口子都开得很大,并且钱花不完还要受惩处。因此,许多部门就想方设法,拼命“买贵”。丁宇这个说法的前提就违背了預算法,可以说是前后都不守法。
3、 “如果花不完,明年就没那么多預算”这是事实。但是,既然不需要花这么多钱,为什么各部门依然对多报預算趋之若鹜?
胡星斗:首先,預算越多,资金的灵活机动性越强;其次,多报預算可以表明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对于领导而言,有更多可以支配的资金;而对于部门科员来说,他们也可以跟着得到好处。
4、在北京中关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