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折之年

2011-12-29 00:00:00
新财富 2011年1期


  2010年的中国经济跌宕起伏,GDP增速在二季度一路下滑,并激起经济“二次探底”之争,三季度经济增速回稳,通胀又一路走高,投资者带着挥之不去的通胀加剧预期步入2011年。经济未热,通胀高企,由此引发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2010年内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并颁布了“国16条”。
  在经历了2009年的保增长和2010年的调整期后,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被更多机构定义为调结构的转型之年。申银万国证券认为,中国的转型在传统表现形式—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从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从要素投入主导到综合要素生产率主导的基础上,新增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区域均衡和与民共享的目标。
  在确定转型基调后,联合证券描述2011年中国经济将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完成战略布局:一是对内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型,从依赖外需转向扩大内需,其表现形式是抑制通胀、要素价格改革和“实际”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二是对外进行货币博弈,其表现形式是本币升值、储备资产管理以及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渐进式改革。毫无疑问,表面上,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体现为对2009年以来全球流动性泛滥及其后遗症的治理和修正,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开始立足长期增长格局的设计。中信证券更将转型后的中国经济概括为“有福利增长”。然而,2011年的中国毕竟面临着通胀高企与经济增长疲弱的双重压力,复杂环境下,政策和重点行业同样会呈现出斑斓的色调。
  
   经济增速:深棕
  
  棕色代表着稳定,棕色也是大地的颜色,和谐之色。与2008-2010年的大起大落不同,“平稳”成为大部分机构判断2011年经济运行走势的共识,因此,我们将棕色赋予201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并提炼出三大主题。
  投资增速基本稳定。光大证券认为,对房价的持续严控将降低2011年商业住宅的投资增速,未来想要维持经济的平稳,只能再次寄希望于政府投资。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投资的主要亮点将集中于制造业、生活资料以及铁路、水利环境等领域。
  消费稳中带升。安信证券认为,消费的提升主要由价格上升和收入增加两个因素决定。在通胀高企的环境下,2011年物价水平高于2010年基本没有悬念。另一方面,在减税政策和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的带动下,2011年居民收入将增加。中信证券经测算认为,劳动报酬比重上升将提升居民消费率2-3个百分点。华泰联合证券认为,未来消费增长的动力来自转型与升级,在供给端体现为制造业升级,在需求端则体现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消费潜力和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人口基础。
  出口增速回落,外需依赖转向内需驱动。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发展中经济的高速成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达经济增长放缓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冲击。中信证券也描述出未来的出口图景,出口将由“顺差第一”转向福利优先,国际收支趋于平衡,高技术、低能耗、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提升。
  除了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分析预测外,长江证券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得出,中国政府正式换届的1993、1998和2003年都是投资高峰期,除重大危机冲击外,换届前夕的政治布局期都呈现投资增速平稳。2013年是新政府正式接任的时点,2011年恰是布局之年,也是地方政府陆续换届的时点,这期间经济应是相对维持稳定。海富通基金也认为,虽然目前价格管制存在较大压力,不过鉴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政策层面会给予一定空间,增长还是主基调。
  
   通货膨胀:大红
  
  在国际主要货币泛滥、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等多重因素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国内的流动性也将继续充裕,从而加剧通胀的压力。红色,寓意2011年通货膨胀可能进一步升高和应引起投资者充分警惕的含义。
  光大证券认为,预计通胀预期会贯穿2011年。但由于未来的通胀压力并非实体经济“过热”引起,而是流动性过剩所致,因而在目前复苏不稳的背景下,对通胀及通胀预期的管理将会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具体来说,加息等利率手段将会慎用;准备金的调整将依据热钱流入的程度进行相应对冲;同时着重通过行政、财政补贴和增加供给等方式缓和食品的供需矛盾。行政方式可以延后物价上涨的时间,使物价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毕竟,国家对水电煤气等价格上调的控制力较强。
  “前高后低”是多数机构对2011年通胀走势的预测。南方基金认为,有货币政策和价格管制的双管齐下,物价将会于下半年明显回落,逐步淡出投资者的关注视野。
  
   政策:龙胆紫
  
  在保增长和控通胀的双重挑战下,政策走向变得尤为关键。安信证券认为,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尽管将通胀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基本经济政策定位于“审慎稳健、积极灵活”,蕴含着边走边看的意味。因此,我们将2011年的政策基础色调定为略带神秘的紫色。尽管政策将会根据经济增速和通胀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但根据目前的经济趋势,大部分机构得出了2011年政策取向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判断。
  货币政策基调回归稳健。华泰联合证券分析认为,2011年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控制通胀、稳定增长和调整结构,尤其是与收入分配改革方向相悖的负利率。而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包括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热钱”流入大概率事件和类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导致外需过度收缩、资金流出的小概率事件。中信证券在持相同判断的同时还指出,政策力度将根据通胀变化而动态微调,2011年中可能是政策调整的关键时点,或因通胀回落而有所松动,以促使经济回升,从而使货币政策呈现出“前紧后松”的走势。大部分机构的共识是,2011年会加息2-3次,人民币稳步升值。
  积极的财政政策。光大证券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的余地并不大,政策工具中,操作空间更大的将是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政策的改革,实现理顺资源价格和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目标。
  
   战略新兴产业:海蓝
  
  战略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的“蓝海”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因此成为各大机构布局2011年的必选项。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在“十二五”规划带动下,新兴产业未来将迎来高速增长。安信证券预计,两会前后,将会密集出台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华泰联合证券进一步认为,解决当前流动性泛滥的本质路径,是将资金吸引到科技和战略新产业中,同时,经济的好转将带动企业对于节能和信息的资本支出。并且,2011年发行的新产业基金会逐步增加,预期规模将有400-50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充裕。
  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按照被机构关注度排序,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排名居前。申银万国证券认为,劳动力成本提升推动的产业 升级,将提升装备需求,装备制造业收益明显,加之政策扶持,将成为明显受益行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联合证券最为看好智能终端,认为中国在该领域具有长期优势,并且在产业链内已经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传统手机业务正在和电脑业务及功能逐渐融合,触摸屏将成为主流趋势。
  
  消费品:暖橙
  
  橙色是成熟的色彩,这与消费品行业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大方向、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特征不谋而合。
  申银万国证券认为,提升消费水平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消费的改善并不明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居民消费能力偏低的状况一直没有明显改观。“十二五”规划不但明确把居民消费率上升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手段—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来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伴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居民消费率上升可期,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将更加协调。
  
  人口结构中的中产阶级增加、消费率提升、收入提高等因素,长期利好消费品行业。其中,被较多机构看好的细分行业领域包括一线白酒、旅游和品牌服装等。
  
   房地产:深灰
  
  通观2011年各机构对房地产行业走势的观点,谨慎多于乐观。受严厉政策调控的影响,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回落似成为共识。申银万国证券认为,受此影响,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9%,比2010年回落13个百分点。但同时,随着房地产投资回落,调控力度的减弱、政府大规模提供保障性住房政策等因素又会对投资形成一定支撑。因此,我们将2011年弱势中带有希望的房地产行业用深灰来表示。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未来3年25-29岁结婚人数达到小高峰、地产库存累积上升使得调控预期回落,以及经济触底和负利率促使需求稳定等因素,将令房地产行业回暖。安信证券认为,库存周期是影响房地产业短期运行的核心要素,2010年1-10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达60%。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乐观的预期2011年房地产销售全年增长40%(2010年全年增速在10%左右),那么房地产企业也将在二、三季度迎来库存高峰,届时,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下滑至比较低的水平,此时也是增持房地产产业链相关公司的最佳时机。
  
  风险投资:麦穗黄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前11个月,中外VC机构共新募集148支基金,募资总量达到100.98亿美元,较2009年全年涨幅分别高达57.4%和72.4%;而与2008年的历史高点比较,涨幅也分别为27.6%和38.1%。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PE基金有74只完成募集,基金数量打破过往4年最高纪录,募资总额达264.09亿美元,为2009年全年水平的2.04倍。展望2011年,这一行业预计仍将有爆发式增长,造富神话仍将延续,因此,我们用成熟麦穗的黄色来代表方兴未艾的VC/PE行业。
  目前,创业板开板已经一年多,其规模迅速扩大,市值不断攀升。我们注意到,风险投资支持的、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公司数量,是海外上市的1倍多。同时,创业板97家VC/PE机构的平均投资回报为10.82倍(国有股转持前),远高于境外资本市场的平均值。2011年,创业板将进一步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
  
   另类投资:哑金
  
  保利秋拍成交52.8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纪录;香港佳士得当季以32.3亿港元收槌,香港苏富比成交30亿港元,嘉德成交41.33亿元;同时,中国买家成就了亚洲最贵艺术品,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创下中国绘画作品拍卖成交世界纪录????在一组相当震撼却也在意料之中的数据中,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冲刺中,2010年的艺术品拍卖在一连串惊叹号下收官。然而,放眼2011年,曲未终,人未散。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怀揣着热辣辣的钱币伺机而动,我们由此以金色定义未来一年的另类投资领域。
  在短期逐利资本的眼中,艺术品投资已经褪去了高雅的外衣,只剩下赤裸裸的高回报。至于与之相伴生的高风险,估且就当其不存在,因为“破亿”的传说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哪怕三大拍卖行联手取消保证金制度、减少拍品数量、压低估值的一页才刚刚翻过,哪怕艺术品泡沫越吹越大的提醒终日萦绕耳边,仿佛这个原本充溢着艺术气息、飘撒着书香墨宝的世界里只剩下两个字:“买”和“涨”。
  2010年的另类投资领域,火爆的又岂止艺术品市场。
  在人人高谈CPI、个个“扮演”经济学家的中国,谁都知道,高通胀、低利率时代,钱放在银行里只能是贬值。而楼市收紧,股市动荡,已经“忙”惯了的大量资金一时没了去处,在传统市场里难觅升值机会。消费的一小部分已经成就了中国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的地位,而更大的一部分则四处出击,找寻一切有型的、具备升值潜力的标的物,并且,豪气地放之四海,中国资本以远超过出境人数的规模搅动着全球的楼市、股市、艺术品市场、大宗商品乃至红酒拍卖。全民都在以金融化的思维方式扫描着身边可能的事物,寻找着下一瓶拉菲。
  于是,中国买家成了国际拍卖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客人。2010年,全球三大葡萄酒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比2009年增长了88%,亚洲买家几乎主导了拉菲的拍卖市场。
  于是,过去一年多来,香港售价2000万港元以上的公寓中,至少有1/3被内地居民购买。上海购房客更是在年末豪掷上亿元,变身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第一大买家。
  于是,中国本土的基金经理瞄上了艺术品,艺术品基金频发,中国水墨画、经典油画和当代艺术品被尽收囊中。临近年底,完成募集的国内首只“书画投资信托基金”进驻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于是,沉寂了十多年的邮市一昔爆发,上一年还在打折的2000年龙票,2010年却爆涨28倍。
  于是,白酒、红酒、腕表等都首次名正言顺地亮相中国的拍卖舞台,专场拍卖一场接一场,并且表现得也颇为光鲜亮丽。
  当热闹与繁华成为昨日记忆,2011年,抱团出击的中国资本又会扰动哪个市场?又有谁会成为下一个拉菲,坐定下一张乾隆椅,成就下一个徐悲鸿?巴菲特说过,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然而,大潮进行时,仍会有数不尽的投资人前仆后继。
  虽然2011年经济的前景依旧不甚明朗,但经济学家几乎众口一词,认准了高通胀。这让人不禁猜想,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市场上短期资本横行的局面难以改变,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另类投资市场上将会涛声依旧。最近刊登在《纽约观察家》(New York Observer)的一篇评论里,纽约收藏家亚当·林德曼(Adam Lindemann)写道:“如果通胀抬头,人们普遍相信艺术品的价格也会随之走高,中国的瓷器、古董车、古董家具和古玩藏品对于全球买家而言,都是既能‘吸睛’又能‘吸金’。”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2008年的低潮、2009年的反弹、2010年的强势上涨后,稳步上扬符合多数人对2011年的预期,但市场规模突破性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艺术品还会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追捧,而中国的买家同样也会在各大拍卖会上备受青睐。
  在中国艺术品的细分市场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画廊联盟执行理事长西沐认为,当代存世的典范艺术家与经典之作将会成为新的热点,但不可避免的是炒作力量的介入。而长期来看,经典的大师级作品虽然一时的回报率并不耀眼,但其艺术魅力的长盛不衰既是稳健走势的保证,也是“挂在墙上的损益表”的最佳代言。相形之下,许多明星艺术家过度炒作的作品,在泡沫破裂之时,只会令投资人独自神伤。
  如果想买个安心,遵循“乱世藏金”的古训颇为牢靠。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经济的不确定性都会让投资人把目光继续投向黄金,2009年对黄金的投资需求30年来首次超过首饰行业,2010年的金价也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而2011年,市场环境复制上年,投资人的心理难觅安慰,那么,即使黄金市场已经走向了极端,多数意见仍然看好黄金的上涨。
  如果嫌黄金太贵,兼具贵金属性质和工业用途的白银同样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嫌金银太沉了,还可以屯点农产品。整体而言,包括高盛、瑞银等大行以及众多研究机构,对2011年大宗商品的整体走势都相当看好。
  对于2010年刚刚登上内地专场拍卖舞台的红酒、白酒和腕表,虽然谢国忠一直强调,“过去几个月里的所见所闻让我相信,不仅仅是拉菲,整个高档红酒市场都是一个泡沫。如果我有很多的拉菲,我会马上清仓”,但只要看看各国奢侈品专卖店里攒动着多少中国消费者,想想为什么2010年香港连卡佛的新年折扣季居然从圣诞夜才开始,瞄一眼各大奢侈品牌2010年中国业务销售数据的增长情况还有来年的战略目标,多少可以稍稍放下心来—国人的消费欲望才刚刚点燃,消费实力也才刚刚开始展现。赶上金融化思维盛行的时代,大胆猜想2011年红酒、白酒和腕表拍卖市场的红火似乎在情在理。虽然明眼人都心知肚明,与艺术品市场一样,真正具备鉴赏能力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不过,一场游戏也好,短期投机也罢,即便高档红酒的泡沫破灭,还有香槟、威士忌和国酒,即使拉菲失宠,还有拉图;最坏的情况,还可以把红酒喝下肚,让腕表恢复计时的原始功能。
  至于屡屡登上媒体新闻的海外购房团,业内预测,考虑到国内楼市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人海外投资地产将会持续增温,海外投资置业的潮流仍将延续。
  亚当·林德曼在评论文章的最后写道:“所有人都信以为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正如,如果我们都深信不疑猪会飞,那猪们也会不负众望,展翅高飞。”换句话说,如果所有人都争抢中国当代艺术品,都买入金银压箱底,都屯上一箱拉菲,它们的价格不涨才怪。可是,即使是在一个异常疯狂的市场中,也不总是只有赢家,总得有人在高位接盘,才能让赢家的收益落定;而接盘的人是否还能找到下家,成为下一个赢家,需要眼光,也需要胆识,还有市场中不知何时现身的那只无形的手。
  但到最后,皆大欢喜的故事一定不会发生在投资人中。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