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限产 钕铁硼走俏

2011-12-29 00:00:00兴耘
证券市场周刊 2011年31期


  伴随着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和价格的不断上涨,有工业味精美誉的稀土,逐渐向战略资源的本位回归。过往屈辱贱卖的日子,或可不再复返。
  
  2011年年初以来,主要稀土价格的涨幅已经超过5倍。
  作为稀土储量大国,中国对于稀土战略资源的再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科技强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国家一方面限制稀土出口,同时鼓励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快速发展。作为磁性材料重要组成部分,钕铁硼磁材已成为高端磁材主流产品。中国钕铁硼产业全球产量占比超过80%,产值超过60%。
  伴随着稀土价格大幅上涨,钕铁硼公开市场价格呈同步上升之势。钕铁硼生产厂商目前几乎100%的转移了成本压力,并成为产业链受益者。
  在“节能、减排”大背景下,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及节能家电等产业迅速发展,直接拉动了钕铁硼产品的需求。在长期看好稀土价格的前提下,钕铁硼厂商成本转移能力同样被看好。
  
  改变上下游供求关系
  
  目前为止,中国稀土工业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从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到1998年。中国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把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乃至于2000年,中国开始对稀土实施开采配额制度,反映了国家对于稀土战略资源的再认识。
  为体现其重要战略地位、彻底改变产品廉价出口问题,从2007年始,国家对稀土生产计划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2005年之后,稀土管理政策密集出台,尤其是进入2011年以来,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到《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大力整顿稀土业乱象。
  依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有关政策,在严格控制稀土开采和生产总量的同时,严格控制稀土金属、氧化物、盐类和稀土铁合金等初级产品出口,有关开采、生产、消费及出口的限制措施应同步实施。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和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额总量。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日益得到国家重视。基于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国务院于今年5月发文,明确行业发展目标,即用1-2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资源无序开采、生产盲目扩张等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完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建立稀土资源储备,大力发展稀土应用产业。
  在行业限产、限制出口背景下,国内稀土生产体系出现较大弯化,价格呈爆发增长之势。年初以来主要稀土价格涨幅超过5倍。
  在科技强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国家一方面限制稀土出口,同时鼓励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国内稀土材料体系技术进步,国务院于2010年10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等新型材料,将稀土功能材料提升到战略高度。
  作为磁性材料重要组成部分,钕铁硼具有高磁能积、高矫顽力、高剩磁等特性,已成为高端磁材料主流产品。
  中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近十年以来,呈高速增长趋势。就全球比重而言,中国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0%,以及产值的60%。欧美不管是从产量还是产值上来看,均只占1%-2%。日本作为中国稀土最大出口国,基于中国稀土政策的大幅调整,其必将加快向中国转移稀土下游产能。再加上配方专利于2014年的陆续到期,中国稀土材料产业、尤其是高端稀土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钕铁硼成本构成包括了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以及少量人工成本。其中,材料成本占整体成本比重在70%-80%。
  在材料成本的构成中,包括钕、镨钕、镝铁等稀土金属或稀土合金所占比重超过了90%。
  随着稀土价格的持续攀升,其对钕铁硼成本影响日益突出。
  
  价格转移能力不断增强
  
  自2011年稀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以来,钕铁硼公开市场价格基本呈同步上升之势。这一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