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欧洲债务危机阴云不散,中国的贸易会不会重蹈2008年覆辙?似乎此次情况要乐观一些,对经济的冲击也将相对较小。
就在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遇下调,欧美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之际,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却创下30个月以来新高,达315亿美元。
2008年的一幕依然让人心有余悸,雷曼倒塌后全球经济和贸易萎缩导致中国的外需大幅下降,中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一季度下降到了6.6%。如果欧美经济真的二次探底,中国贸易是否将再度受到重创?近期贸易顺差的大幅走高是否意味着这一次不一样?
净出口在2007年拉动了中国GDP增长2.5个百分点,而2011年上半年则反拖累GDP增长0.1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已非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专家们基本认为,此次外部冲击会使出口增速放缓,但影响将小于2008年。
出口已经在恶化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前7个月,除2月份中国出口由于春节因素同比增长较低外,其余均保持了20%左右增速。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314.85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20.4%,较6月反弹了2.5个百分点。欧美经济的下滑似乎并未对中国出口产生冲击,中国的贸易顺差反而逆势上涨。
上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胡月晓给出了一种解释,一方面是因为欧美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存在时滞,7月份的出口总额其实是归功于前几个月的订单;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经济高速增长,旺盛的需求形成支撑,中国出口重心开始向新兴国家倾斜。
但发达国家经济的放缓几乎从年初就已经开始,时滞的效果似乎也该过去了。美国最新的GDP修正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从2010年下半年已经开始走弱,且2011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0.4%,二季度GDP初步估计仅增长1.3%。同时欧元区经济更是从未消停,债务阴云始终环绕。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新兴市场恐怕很难填补欧美经济下滑造成的空缺。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孙稳存认为,“世界经济变化是一致的,新兴市场不可能在欧美经济衰退中逆向繁荣,且新兴市场所占份额较小,对出口影响作用较小。”
出口的增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来自出口价格的上涨,另外一部分则来自出口数量的增加。一般来讲,全球经济放缓会减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量,进而也会降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
安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高伟栋向本刊记者表示,之所以出口数据没有特别悲观地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价格因素所致,剔除价格因素之后,中国实际出口增长从2010年四季度开始一直在下降。
这说明虽然出口量在下降,但中国的出口价格并没有下来,这可能反映出中国出口厂商的出口议价能力有所提高,竞争力有所上升。
对GDP冲击有限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假如出口真的下来了,对中国GDP到底能产生多大的负面冲击?
国泰君安经济学家王虎表示,过去10年,中国出口增速与美国GDP增速走势基本一致,预计美国经济下半年可能将出现环比零增长,美国国内消费亦将停滞,考虑到美国的零售大约领先中国出口一个月,很可能从9月开始中国的出口将面临困境,增速或将低于10%。
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中国已没有像全球金融危机之前那么依赖出口的增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不是像2008年那样出于深度下调之中。”中国将会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若情况继续变坏且出口大幅下跌,中国将再次放松宏观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如果发达经济体再次陷入衰退,中国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判断,只要这次外部的冲击对GDP增速的影响小于1个百分点,就不用太过担心。
据中金公司测算,美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出口下降1.2个百分点,GDP增长下降0.18个百分点。据此为依据的话,如果美国经济2011年真的二次探底,假设经济增长为0%,那比2010年下降3个百分点,对中国GDP增长的负面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左右。
目前来看,季调后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在4月已经见底,之后逐月回升,预示着三季度出口至少大体稳定。如果海外市场不发生剧烈波动,三季度出口将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诡异的人民币加速升值
就在欧美经济发出强烈的探底信号时,人民币却升值加速。人FBJdafs+y6MaY7PkfdYLTQ==民币对美元汇率由7月底的6.444升值至8月15日的6.395。“政府到底想干什么?”分析师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无外乎是,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抵御通胀压力;另一方面,高企的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变大了。
但仔细想想上述解释很难成立。首先,人民币升值即使能够缓和通胀,也是缓和输入型通胀,而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持续下跌,原油价格已经跌落至80美元/桶附近;其次,虽然7月份CPI同比增速继续创出本轮新高,达6.5%,但通胀将会见顶回落已是市场共识,在此情况下,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时机显然不是现在。
第三,“如果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是顺差增加所致,那么在顺差减少的时候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应该放慢,但后者我们几乎看不到。”高伟栋并不认同顺差高企导致人民币升值加速。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向本刊记者表露了一种“有意为之”的解释,央行有意加速人民币升值或者为的是“对外援助”。美国的问题很难由其内部解决,必须寻求外部力量,美国想通过出口的扩大来推动经济的增长。美国可能在借助综合力量促使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升值。
在这种假设背景下,既然人民币加速升值满足了美国人的诉求,那中国也必须换回相应的“回报”吧,但是从近期的情况看,并没有出现这一明显的“回报”。实际上,最近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并不强。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郭磊则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美联储已经表示到2013年年中保持0-0.25低利率,如果美国在2012年上半年推出QE3的话,届时人民币升值将加大资金流入压力,外汇储备会相应增加,人民币提前升值则可以缓和这一局面。”
人民币为什么加速升值依然是个谜,但专家们对升值的影响普遍较为乐观,认为并不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太大的直接冲击。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并不赞同市场上出现的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影响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比较优势、降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说法。他向本刊记者解释,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更多的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生产链上下游关系。
本刊记者刘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