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爱鸦片

2011-12-29 00:00:00王安
证券市场周刊 2011年37期


  9个展厅,一水儿的辛亥革命。我逛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也有三四十年了,几未见过这阵势。想想也是,皇帝倒了,这对中国老少爷们儿来说,是天大的事,可不只是痛失辫子。正逢百年,是值得今人大大纪念一下。
  这纪念不易,人嘴纷杂,比如辛亥革命的宪政问题。10年前这还敏感着呢,如今虽可以讨论了,但其内容、观点,甚至宪政定义都有大差异,共产党与台湾国民党对此理解不同,咱自家圈里也百家争鸣。
  看余世存的《非常道》,印象最深的是——“慈禧问:康有为要变法,为什么不来找我?”
  依此推演下去——如果康梁变法找了慈禧,在一把手的带领下,全中国痛弃旧弊改革开放,发愤图强振兴中华,还会有后来的义和团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吗?会有辛亥革命并军阀混战吗?会招来小日本入侵及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吗?当然,历史无法依此重新推演,今人却可以怒斥:腐败无能慈禧你不配!反正慈禧也不可能掀棺反驳。
  虽然慈禧在打掉了二把手光绪的百日维新项目后,保留了百日维新的大部分内容;虽然清政府加快了立宪步伐,甚至公开并削减了宫廷预算——但革命党已经不打算给清政府自我裁制的机会了,他们试图炸死清政府出洋考察政体的五大臣,他们四出暴动,革命党急了:要革命就要快革命,“否则待虏廷万事改革,势力巩固,处处假宪政以干涉人之行动,借法律以限制人之自由,则虏着着占优势,我在在立危地矣。首鼠保命之不遑,尚云大举哉!” (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汉帜》第一期)
  其时,清政府与革命党都意识到中国必须大变了,大家都是识时务者,虽然他们确有对中国变革路径的不同选择,但他们更看重的是:谁来主导?就是慈禧所说“为什么不来找我?”
  主导权,或叫掌控权、统治权、执政权,意思相近。为了主导权,却颠覆了良知和常识,这也是有的。比如辛亥革命较早的导火索鸦片战争,那个禁毒英雄林则徐却主张种鸦片,前提是种鸦片的主导权要在自己手里,利益要政府拿着——你信吗?
  1847年,江西抚州署知府文海致信林则徐,问如何发展地方经济,防止白银外流。当时林任陕西巡抚,他回信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阿芙蓉,指鸦片)胜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
  此时,林则徐反对的只是进口鸦片,并不反对吸鸦片,只要种植、交易鸦片的主导权在自己手里,鸦片超出粮食20倍的税收政府能拿到,就要大力提倡,大干快上。虽然没有直接资料证明林则徐在陕西亲自推广鸦片种植,但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却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1874年清政府明令放开鸦片种植,1882年中国的鸦片就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成为第一个实现国产替代的行业,并开始出口创汇。
  当然,这些说法并不能否认林则徐的禁烟英名,但历史往往令人哭笑不得。比如,辛亥革命的反面人物是袁世凯,正面英雄是孙中山。袁世凯和孙中山的头像都曾分别铸在“国币”上,民间称之为“袁大头”和“孙小头”。虽然孙中山拿到了历史的主导权,但在民间,袁大头的购买力一直高于孙小头。
  不过,在中国美术馆,主导权还是起作用的。在单人画像中没有蒋介石,群像中亦只有一二疑似,而一些较年轻的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将领却位列其中。百年忽闪,江湖一笑,天凉好个秋。当年的“叛将”胡娜,如今都来中网做解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