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很脆弱

2011-12-29 00:00:00彭文生
证券市场周刊 2011年37期


  8月以来市场对欧洲银行的生存前景越发担忧。尽管8月底小幅反弹,但大多欧洲银行股在整个8月大幅下跌,2011年年初至9月9日累计下跌了23%-61%。欧洲银行的违约风险也大幅攀升,一些银行的CDS(信用违约掉期)息差2011年以来已扩大了200多个基点。然而传统的资产负债指标,如一级核心资本和杠杆比率,显示多数欧洲银行的稳健性在2011年上半年已经有所加强。
  近期的担忧主要源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尤其是在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银行能否筹集到日常运作所需要的资金。最近几周,已有许多迹象表明资本市场流动性紧张:7-8月份欧洲银行债券发行量急剧萎缩,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欧洲金融机构获取美元的主要来源)7月开始减少对欧洲银行的风险敞口。
  市场信心恶化还导致交易对手风险上升,主要反映在银行囤积现金的意愿上升,而相互借贷的意愿下降;银行对欧洲央行存款工具的使用率大幅上升,欧元LIBOR-OIS息差(即3个月美元银行间拆借利率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之差)扩大到2009年年中的水平。
  这种绷紧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银行的情形有几分相似。
  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稳定资金对银行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英国北岩银行的倒闭或几近倒闭,都是由市场信心大幅下滑和流动性短缺造成的。贝尔斯登就是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由流动性压力影响银行稳定性的最好例证。
  截至2008年2月底,贝尔斯登的资本充足率仍远高于美联储规定的10%的水平,它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其融资过程中,交易对手不愿接受该银行的资产作为抵押来进行回购交易。随着该公司流动性问题的传闻愈演愈烈,在2008年3月13日前的短短两周内,贝尔斯登的流动资金从200亿美元骤跌至20亿美元,最终迫使其于3月16日交由摩根大通接管。
  至于北岩银行,除了储户在分支机构挤兑的广泛报道,它的垮台与其无法在短期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继续融资也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北岩银行的批发资金(除担保债券和证券化票据外)和零售存款从2007年6月底(危机发生前)的280亿和240亿英镑分别下跌至2007年底的120亿和100亿英镑,最后该公司只能靠英国央行注入大量流动性才能继续营业。
  
  法国、意大利银行的脆弱性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近期银行股价和CDS息差的剧烈波动在多大程度上受融资方式的影响。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法来研究3家法国银行[BNP Paribas(法国巴黎银行)、Crédit Agricole(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Société Générale(法国兴业银行)]、两家意大利银行[Intesa Sanpaolo(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和UniCredit(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1家德国银行[Commerzbank(德国商业银行)]和1家英国/跨国银行[HSBC(汇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除了汇丰银行,挑选上述银行都是因为它们在近期市场波动中所受的影响最大。而选择汇丰银行是希望将其作为参照银行,因为相比欧洲其他银行,汇丰银行具有非常好的资金配置结构,特别是持有大量稳定的零售存款。
  我们自下而上的分析表明,CDS息差扩大与筹资模式和资产负债表风险密切相关,理由如下:
  1.较大的存款基础给予银行较强的稳定性。
  2.对批发资金依赖度大的银行CDS息差上升幅度较大。
  3.在诸多批发融资来源中,对美元资金的依赖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法国银行依赖程度较高)。
  4.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国风险敞口的大小也影响到银行CDS息差的变化。法国银行在资金配置上较为薄弱,对欧债危机国家的风险敞口大。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法国银行CDS息差显著上升,而法国主权CDS息差相对稳定;意大利银行的融资结构同样脆弱,但其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国的风险敞口显著低于法国银行。意大利银行的风险敞口主要在本国经济,其杠杆率也比法国银行低。
  5.主权债务风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意大利银行CDS息差的上升主要是由主权CDS息差扩大驱动的,意大利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20%左右,而法国则为80%左右。
  根据资金来源的安全性,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我们可以将每个银行的资金来源分成四大类(保险负债未计入)。
  1.零售存款:根据上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这是最为安全的资金来源。零售存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通过传统的银行分支机构获得的那部分资金。
  2.中长期融资:包括无抵押的负债(如高级公共债务和次级债)以及有抵押的负债(如担保债券)。包括担保债券在内的中长期融资的安全性仅次于零售存款,这部分也是在资本市场上最容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