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的根本问题在哪儿

2011-12-29 00:00:00秦颖
证券市场周刊 2011年37期


  国庆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南下温州。
  温家宝到温州之前,对温州的高利贷已经有所耳闻。温家宝在温州召开的现场会上提出,为了全面掌握温州的情况,之前派出了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民间借贷之所以阻挡不住,就是因为民营企业有需求,而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
  受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等影响,2011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浙江官方关于企业主逃逸的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除温州以84起居首外,嘉兴、金华、台州分别以49、30、29起紧列其后。
  这已绝不是对部分企业稍有影响的个别事件。随着银根收紧,迫使不少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之路转向高利率的民间贷款。一份阿里巴巴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小企业并不是传统银行的主要客户,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
  必须看到,随着吞下高度依赖高利贷所种下的苦果,许多中小型已经在垂死挣扎。
  更可怕的是,高利借贷之风正在全国其他地方刮起。
  内蒙古鄂尔多斯、江苏泗洪县石集乡、河南、福建厦门市、南平建阳市、辽宁等地都已成为高利贷的“重灾区”,这些地方几乎是全民从事借贷,涉及资金数以千亿计。
  一位温州当地投资者告诉记者,温州人投入民间借贷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银行的房产抵押贷款,他自己就是其中的代表。“过去感觉赚一两百万很容易,2011年这个形式不行了,过两年都不一定能缓过来,到时候就只能卖房子了。”他说。
  其实他还是幸运的,更多的消息反映,目前已经有不少温州投资客在抛售房子套现。“楼市崩盘”的迹象似渐显现。
  而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本身,在高利诱惑之下,也纷纷开始参与到高利放贷中。“温州有很多老板已经不是真的在做实业了。因为放贷获取的利润更多更快,是实业无法比拟的。” 温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锋说。
  事实上,许多资本从房产抵押而来,又被上游的投资客重新投回房产中去炒作,一环高过一环的利润,其实是在和房价差价赛跑。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温州当地民间借贷月息一般在3分左右,有的甚至为5分至6分,最高的甚至达到180%。这样的高利率诱惑,仅凭房市、股市等投资又如何撑得起?
  温家宝在温州的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
  温州老板的跑路,表面上看,是银根收紧和高利贷挤兑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但实质上,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中国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所引发的虚拟经济泡沫正被戳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土地财政,解决温州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挽回“跑路”的个别老板回来“演出”以提振信心,则是治标不治本。
  温州危机正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敲响警钟:是什么造就了高利借贷之根?是什么带来了“全民投机”的机会?又是什么促成了一些地方信贷关系势如危卵?土地财政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