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1-12-29 00:00:00张俊秋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和间接性的反应。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培养,同时利用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很小的年龄便开始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真正的兴趣来源于思维活动本身,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出结论时的兴奋。只有学生对思维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动手、动脑,促进思维发挥,诱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不断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适时提出,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控制范围,实现教学目标。
  二、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能够在完成认知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运用,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创造能力。
  三、通过课堂练习,进行思维调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去巩固、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通过练习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偏差和失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充分发挥它的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作用。要实现以上目的,巩固练习题就应灵活多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应该做到:紧扣新授内容模拟练习和变式练习相结合;根据内容特点单一练习和多层次、多形式练习相结合;掌握学生个性特征,综合联系和分层次练习相结合。
  四、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从直观入手,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就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安排一些“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活动,引导学生把眼、脑、手、耳、口等多种器官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去获取感性认识,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概念、法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课堂上的思维训练是分不开的,在数学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乐亭县马头营镇北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