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环境创设,教师的有效指导等方面,就提高幼儿晨间户外活动的兴趣作一阐述。
关键词:幼儿;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活动兴趣
晨间体育活动是一个非正规的体育活动,它让幼儿直接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借助各种体育活动器材,让幼儿玩得开心、玩得尽心。通过幼儿的玩,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爬、攀登、投掷、平衡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平衡性和力量,使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晨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1)材料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材料是晨间操作活动的灵魂,孩子依靠材料而活动,因此材料的提供很重要。目前,投放的操作材料种类少,易损坏,不能满足幼儿的选择需要;材料也功能单一,无法对不同年龄幼儿起到一种暗示、启发的间接指导作用,无法促进不同幼儿在不同发展水平上的提高;投放的材料多是教师准备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成品材料,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2)教师组织不当,幼儿失去兴趣。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目的性不明确,组织上或散放或抓紧的情况。有的教师为强化某个运动技能或为完成某个任务,达到某一目的,在幼儿玩兴正浓时中止游戏,从而造成幼儿情绪低落,玩起来敷衍了事,失去活动的功能。
二、有效组织,提升幼儿兴趣
晨间锻炼对教师和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轻松、快乐的体验。因此,为激发幼儿锻炼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没有教师强行规定或横加干预的情况下,能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自己所爱的运动。幼儿心情是放松的,所表现出来的兴致是空前的,活动的场景也是高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活动能力、适应能力等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效率最高。
1.设计有趣的游戏
晨间活动时总是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开始,孩子们还能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但是没过多久,孩子们就我行我素不按要求活动了,渐渐开始追逐打闹,也不能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学前期的幼儿意志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完全怪罪于孩子不听话。老师只有根据幼儿生理素质,遵循科学规律,恰当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体育锻炼活动,才能促使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老师,应该在活动时注意:设置合理的体育游戏,体现出愉悦性和趣味性,尽可能地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是爱玩的,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利用游戏来引起幼儿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把体育锻炼项目融入到好玩有趣的活动当中,设计一定的游戏情境,配上一些游戏器械,这样,既能玩又能锻炼。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如小椅子、饮料瓶、硬纸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纸球、纸棒、梅花桩、各种球类以及体育器械,都可以随手拿来就用。游戏“砸沙包”: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玩“砸沙包”,而且锻炼了投掷、躲闪能力;游戏“鸭宝宝运蛋”:把篮球当做蛋来运,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走跑跳,还培养了幼儿相互合作的意识;游戏“袋鼠跳”:在培养幼儿的双脚连续跳的同时,又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看谁一次运的东西多,而且不会掉下来……教师们可以举一反三,结合实际道具创编出更多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相信在这些体育活动中,孩子们一定会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
2.教师参与游戏
幼儿年龄小,情绪、情感很不稳定,易变、易冲动、易“传染”。与小班的孩子相比,大班的孩子虽然情感的稳定性和意识有所增长,但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运算时期,这一时期的情感仍表现为易激动性和直接性,而且幼儿的心理活动多以感官外化的反应为主。所以,教师自身的言行非常重要。
在晨间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利用自身的饱满热情和高涨的情绪来感染幼儿,注意语言的鼓动性、激励性。特别是当孩子对某一活动或某一器材的玩法流露出畏难情绪时,教师的鼓动性和行为的示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例如,孩子们在玩“跳绳”,刚开始幼儿很感兴趣,可是时间一长幼儿就不感兴趣了。于是,我们就鼓励幼儿想想还可以怎么玩:扭扭绳、走小桥。活动出现了难度,孩子有了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中,鼓励孩子,和他们一起玩。渐渐地,有的孩子玩得相当好,还争着和老师竞赛。
3.有效指导游戏
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活动。如:我们在进行游戏“过障碍”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可能会因为胆小而不敢越过眼前的障碍物。这时,作为教师,不应该采用“母性包容原理”,伸出双手,接抱孩子,也不应该对孩子完全置之不理,可以将自己的手背借给孩子,作为他一个小小的支撑点,并且鼓励孩子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独立通过。通过游戏,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在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也拉近了心理距离,情感相互共鸣,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可见,教师的言行应一直是积极的、鼓励的,教师是示范者、指导者,又是不断向幼儿提出问题的挑战者,使幼儿始终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丰富的锻炼环境、合适的活动器材、多变的组织形式、有效的指导方式,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锻炼热情,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实现晨间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积极地参加到晨间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