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快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更鲜活。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能将语言、图像、音乐等按课堂的主题要求有机组合,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课外选学课文《中国救援队,真棒》时,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地震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请同学们看课文——”随着音乐,多媒体随之播放一幅幅大地震后的照片:倒塌后叠成的块饼状的建筑物,夷为平地化成废墟的城镇,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哀号痛哭的灾民……画面触目惊心,课堂的气氛变得凝重了。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场面,在他们心中蓄积了情感风暴,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借助多媒体,再现想象表达的语境
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点燃想象的火花。在传统的说话训练,教师出示某一句式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煞费苦心也难以想出恰当的句子。如果学生眼前有了活生生的语言表达的环境,有了真切感受,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秋天的雨》,最后一个环节是“欣赏秋景,升华情感”,教师这样引导:“看,秋天的雨给人们带来了一幅幅金色的画……”多媒体视频上,层林尽染、千山红遍,满树在阳光下呈透明色的黄叶,叠翠流金,绚丽灿烂。多媒体带给学生的是浓浓的秋意,是强烈的视觉冲击,看得出,他们都被秋雨带来的画陶醉了。老师再问:“在你的眼中,秋天的雨是什么?”听听孩子们富有诗意的诠释吧。“秋天的雨是邮递员,把秋姑娘的信息带给我们。”“秋天的雨是秋姑娘织出来的布,布上织着果树,织着红叶。”这才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啊,我想是多媒体帮助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三、借助多媒体,传达文学背后的意境
多媒体能把抽象文学变得生动形象,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小学语文中,词语的理解与积累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里的“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要让学生体会到原始森林的景物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教师从网络中搜集相关图片,制成幻灯,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卧龙山区。那富有层次感的绿,令人心醉,学生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播放后,教师问:“谁愿意把这一片绿带给大家?”生1读后,师评价说:“看到绿了。”生2读后,师说:“通过你的读,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绿了。”齐读时语速稍快,老师这样引导:“再慢一点,满山都是绿,郁郁葱葱,得让大家都看清楚。”学生在多媒体表现的意境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入情入景,读得韵味十足,深深感悟了语言文字,表现了美的意境。
总之,多媒体技术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大大加大了信息的流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语文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方法和手段更丰富,使语文课堂更鲜活。
(乐清市清江镇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