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教学中的吐音练习

2011-12-29 00:00:00李洪奇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声音是一个乐器的生命,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发出好的声音。好的口型、好的方法,能演奏出好的声音。在单簧管的演奏中,声音的纯净度,直接影响着演奏效果的好坏。可以说,按照音色的标准,单簧管的音色要求饱满圆润,高、中、低音区过渡圆滑,泛音区的音要准;泛音的2、3、4、5的音色与高音区的音色过渡,应没有明显的变化,音色要统一,在鼻音区的演奏中不应该有副震。如果单簧管没有问题,便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能做到上面的要求,单簧管的音色就不会有大的偏差。若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在练习中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演奏的口型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单包法只是强调口环肌的作用。演奏时以上牙齿为支点,下唇包住下牙用“我”的发音方式用力。笑肌以自然不动为好,下巴不能过分下拉以定位不动为好。而且上牙是被动受力的,不能主动向下咬嘴子,把嘴子啃出凹槽是错误的。上下用力,以吹出正常音色时,用手左右推一下嘴子有一定的阻力但可以动为好。下唇力大声音没根暗淡,下牙用多了声音发薄刺耳。同时,以上牙齿为支点上唇辅助上牙控制嘴子,但不能垫在上牙下面。若这样,加上好的气息配合,就能发出好的声音。
  “气息是生命”,管乐呼吸只是加强了人的正常呼吸,它的呼吸是可控制的有节奏的。人体中横膈肌下面到小腹这一块的腹肌和腹腔的平滑肌,是支撑人身体的根本,可以承受大的压力。把演奏的力点放在了腹部,就不会给胸部造成压力,不会影响正常的氧气交换,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呼吸时注意不要抬肩,不要扩胸,吸气的时候横膈肌下移腹部腰部外扩。呈站立的姿势时,身体鞠躬90度角双手叉腰,这样背部的肌肉就被拉紧,即使你想抬肩也不容易。若用闻花香的感觉吸气,这时腹部和腰部自然外扩,这样就是吸气的感觉。呼气的时候,是有控制的,有缓急,气压有强弱。但是,所有的着力点都应放在腹部,不能给胸、颈部造成大的压力。
  吐音是管乐的一种基本技术,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要求音头干净清楚,要求能做到和钢琴发音一样。吐音发音时决不允许影响音准,也就是不能影响口型。吐音的演奏,我个人认为气息起了80%的作用,舌头起了剩下一部分作用。练习时,可以尝试一下屏住呼吸用舌头做单吐的运动,然后再加上气流发出“突”的声音,单吐至少要求每秒钟8个。就像旗杆上的红旗,它随急风飘动时尾部最快,它是借助风的气流来运动的。同样的道理,吐音时舌头也一样。在练习中,同学们可以借鉴声乐中意大利语发音中打嘟噜的方法,体会一下放松状态下舌尖的运动状态,这样有助于吐音的练习。
  单簧管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吐音是比较关键且比较难学的技巧。吐音技巧用得好,可以让学生在整首曲子的演奏中,更加完整地体现作品的风格特点。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上的一些教学经验,供师生们参考。
  (迁安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