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数学课程理念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也逐渐使教师的课堂数学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数学课程的多元性因素,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出课堂民主教学氛围,创造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环境,设计出合乎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案,表达出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为此,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动手实践的活动平台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合理创设情境,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为学生创设出动手实践的活动平台,让他们自己去展示;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以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以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就是要在课堂的平台上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课前通过家中的平行四边形实物量一量,在硬纸上剪一剪、拼一拼,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感性体验,并与长方形进行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异同点;其次,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课前获得的平行四边形的测量知识,共享学习资源;再次,通过课堂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演化而成的道理,加上教师的引导、归纳、整合,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就能轻松地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不仅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效率,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二、培养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是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的特征。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在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效率特别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嘿,感受成功的喜悦。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生活的情景的再现,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设计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要尽量从问题情境设计入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素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探究: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一样大吗?请举实例说明。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实例验证后得出结论:周长为40厘米的长方形,当长和宽都是10厘米时,面积最大为100 平方厘米。并由此进一步发现两个规律:一是当长和宽的长度接近时,长方形的面积越大,而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二是当长等于宽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由此使学生体会到把抽象的数学符号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的意义,形成自我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三、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积极倡导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多地接受并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培养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学生个体探究需要的基础上,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平台上,使初具“经验”的学生,通过对自己获得的“经验”的解释、说明和同伴补充,可以使得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清晰、丰富和完整;“经验”欠缺的学生,能够在数学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式,参与了研究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的集体成果,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景,寓数学重点、难点于问题情景之中。进行课堂交流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追求的是思维的过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见机行事,搭好“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交流过程中,迸发更多的思维火花。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条件是学会自我思考,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把课堂变成学生个性张扬的学习场所。
(平和县金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