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孩子幸福都喜欢说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这个“甜”呐!但“甜”过了会怎样?据最新流行病调查数据,我国青少年儿童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大约占糖尿病人群的5%。
8岁的小风是个“小胖堆”,喜欢洋快餐和饮料,他比一般孩子都要能吃能睡。可近来有点怪,一向活泼的他最近精神头不足,虽然吃的比平时还要多,还特别能喝水,不停地跑厕所,但体重却直线下降。小风妈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带小风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让小风妈大呼意外,居然是糖尿病!“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得糖尿病呢?”小风妈疑惑不已。
肥胖是儿童糖尿病主因
在很多人印象中,提到糖尿病好像就自然地往老年人身上想,可这个看似“老年病”却偏偏盯上了儿童。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超说:目前我国儿童糖尿病呈持续上升趋势,主要是以1型为主,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随着儿童肥胖患病率的增加,2型糖尿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中国。我国近年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也持续高升,主要见于肥胖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是免疫功能失调,源于病毒感染、化学毒素或药品等,通过自身免疫过程,使得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破坏,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生活方式不好有关。吃得多,尤其多吃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食物等;动得少、缺乏锻炼,加上环境污染等,使得胰岛素敏感性不足为主。
出现“三多一少”及时就医
由于家长很难想到孩子会得糖尿病,所以往往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刘超说:和成人相比,儿童大多急性发病,症状多典型。1型糖尿病一般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2型糖尿病症状可能不够典型,但与成人相比还较为明显。一旦孩子出现明显的消瘦、口渴,或出现急性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呕吐等,需要怀疑糖尿病的可能。
出生时体重低也要小心糖尿病
刘超表示,儿童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如果是高危人群,如已知的高危因素过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性糖尿病等,就应该定期带孩子做血糖筛查。另外,研究发现,胎儿期生长迟缓、出生时低体重者、消瘦者,在儿童时期身高、体重增长速度往往更快,更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导致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最好
刘超说:儿童1型糖尿病一定要选择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大多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因为大多数口服抗糖尿病药不能在儿童中使用。市售的胰岛素一般都适合于儿童使用,具体用法需要医护人员指导。不能轻易停药或增加剂量。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还需要根据饮食习惯,运动程度等及时调整。
另外,生活中需家庭和学校配合,既要控制血糖,又要兼顾身体发育,因此,饮食、运动也尤为重要。应让孩子少吃甜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蔬菜、鲜蛋、瘦肉和粗纤维的食物,多吃粗粮、杂粮,少吃零食。每天最少保证30分钟的运动。
【TIPS】:
当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应及时就医:
1.多尿,有些大孩子,表现为已很多年不尿床,现在尿床又反复出现;
2.常口渴,有时夜间也要起来喝水;
3.食量大增,饥饿感增强,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
4.易疲倦,喜欢坐着,并喜欢躺着看电视;
5.体重骤降;
6.视力模糊;
7.皮肤和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有些肥胖儿的腋下、颈部、腹股沟、肘前等部位的皮肤粗糙角化并伴有黑色素沉着,医学上叫“黑棘皮病”;
8.伤口较难愈合,特别是伤口反复感染、渗出、久不愈合;
9.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快而深、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