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吃饭”而不是“吃菜”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也就是说虽然饮食相同,但每个人在性情、思想上却不大相同。要知道,“一样米”就能养出“百样人”,那么世间食物无数,岂不更能显示出不同吗?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指出了食物之间的不同。《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说,谷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像水果、蔬菜、肉类则是主食的辅助品和补充品。各种食物的重要性在此便一目了然了。
在这里奉劝那些认为主食(像米饭、馒头)没有营养,而肉、鸡蛋、蔬菜才是最有营养的人们,不要再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知道,主食才是最有营养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吃饭”而不说“吃菜”的原因。
为什么粮食的营养价值更高呢?首先,粮食是纯天然的,充分吸收了阳光、雨水,以及地气等各种粮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现在的暖室大棚只有种蔬菜的,却没有种粮食的,所以粮食的生长过程是纯自然的,没有一丝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再有,粮食只能增产,比如说这一亩地能打100斤粮食,通过技术,我们可以让它收500斤,却不能改变它的生长周期。粮食的种植最讲究季节,像北方的冬小麦只能在秋季种,来年收,经过几个月的成长,吸收天地精华才能成为粮食。早一个月或者晚一个月都不行,因为它无法与天地相容,也与天气不符。所以,凡是粮食都是与天地相合,吸收了天地的营养的。
虽说肉类也有营养,那是因为动物吃的也是植物,它们吸收了植物中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第二次加工。但它加工的只是蛋白质,也就是精蛋白质,而天然的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却在加工中丢失了。所以,光吃肉是不行的。
为什么爱吃海鲜的人更聪明
我们一直追求聪明,那么什么叫聪明呢?其实就是耳聪目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上说“脑为元神之府”,也就是说脑是生命的最高司令部,它决定着人体的一切事物,所以想要聪明,首先得补脑。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补脑呢?这还得从髓说起。《黄帝内经·灵枢》中说:“脑为髓之海”,也就是说咱们的脑子是由髓汇集而成的,而髓则就与肾有关了。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肾为先天之本,先天强壮,则髓海充盈,人就聪明;先天不足,髓海亏虚,人就愚钝。所以说肾才是大脑的源头,补肾增髓也就能起到补脑的效果了。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如果肾气充足,那么自然也就耳聪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老了就会耳聋的原因。因为老人肾气比较虚弱,这样就会表现在耳朵上,从而出现听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怎么补肾呢?我们知道“咸入肾”,也就是说咸是养肾的。什么是咸的呢?比如说海鲜。海鲜生于海中,而海水是咸的,所以海鲜性咸。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吃海鲜的人聪明的原因。但这里提醒您的是,不要觉得咸养肾,就没完没了地吃咸的东西。要知道凡事都要有度,吃咸也是如此,如果适当,就有养肾的功效,如果吃得太多了,反而会伤害肾。一般成人每人每天吃6克左右的盐就够了,太多的话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