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学生作文又是反映其个性的一个窗口。在学生作文中,常常有胡编乱造、抄袭拼凑,作文苍白,没有活力,这些现象反映了学生作文中缺少鲜明的个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而学生个性的培养关键还在教师。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培养其个性的前提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就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从而认识其个性,这样教师才好对症下药,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分层施教。首先,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现代学生多面型、隐藏型的性格不易让人发觉,他们在教师面前循规蹈矩,在家长面前任性、撒娇,在同学面前放纵、自在。教师跟学生接触最多的时候是在学校,在很多方面只看见学生行为的表面现象。因此,教师在观察学生时,要跟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跟学生打成一片,要做到让学生没有畏惧、压抑感,让其原始个性自由展露出来。其次,教师要善于倾听,让学生没有顾虑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倾听时带着微笑,从而在学生的倾吐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第三,教师要善于查看学生的日记、周记,捕捉学生记录的方式、内容。平时布置学生写的随意作文,更要及时地看,兴许可以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都是教师需要的第一手材料。
二、营造情境,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不可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班里有多少个学生,教师心目中就应该了解多少种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为考试而教,要彻底摒弃“唯我中心”的思想,放弃整齐划一的思路,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对学生作文中的现象,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平铺直叙的,则培养学生形成语句精炼、详略得当的能力;作文只是三言两语,没有内容可写的,则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缺乏情感的,要培养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知能力;在写作中有“流水账”的,则要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在习作中胡编乱造,说假话、写假事的,则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现象,教师切忌“你这样写不对”,“重写”等之类的语言,要善于多说“你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说出所以然,教师才好对症下药。教师要用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学生的习作。
其次,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营造情境。①营造对知识积累、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句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泉城》这课的第一小节第二句话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来说明泉的形状、声音。在理解了这句话后,我给学生营造了这样的情境: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自己想后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提示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②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例如,在家庭方面,引导学生体验亲情气氛,当你不舒服时,家里人有什么不同表情?怎么关心你的?每当逢年过节,或同家人外出旅行时又有何感受?抓住这些情境来感染学生的个性。在学校方面,营造互助的气氛,开展互帮互助,写信交流,互通信件,开展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感知校园生活,积累素材。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情感、社交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特别有益。
第三,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个性,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个性,则要定期开展活动来影响学生的个性。诸如开展故事会、新书介绍会,学生作文交流会等活动,促成学生表现的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内因实质,通过有益的外部环境来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三、创造学生个性飞跃的天地
学生作文个性的飞跃,在于真情的流露。然而,在许多学生作文中,《优秀作文选》、《作文大全》等书目却成为学生抄袭拼凑的法宝。学生在写作中丧失了真实的自我,于是鲜明的个性也就荡然无存,写出的作文又怎么谈得上有“生命力”呢?因此,要实现学生作文个性的飞跃,就必须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学生作文个性的飞跃,还在于他们的“悟性”。学生通过从某事、某物中悟出其理性,这就是作文的升华,就是学生作文灵性的产生。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词句,感悟人情,感悟生活,用心灵去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学生的个性放出异彩的光泽。
学生个性的飞跃,还来源于教师的鼓励,它能使学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即使学生作文中出现差异,教师也要善于从差异中找出闪光点,万不可挖苦、嘲笑,挫伤学生写作的欲望。适当的鼓励,能给学生动力,它是学生个性飞跃的催化剂。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对学生创新潜能的一种开发。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有心人、耐心人,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学生肯定会写出有灵气的作文来。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