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双赢话金字塔

2011-12-29 00:00:00茅华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2期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常规的教法,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仅此教学,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说明方法,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字,走进文章的灵魂,走进金字塔,走进埃及,走进古文明。有了这样的困惑,我反复地研读教材时,“傲对碧空”一词跳入了我的眼帘,我想,如果我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我凭什么傲对碧空呢?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个文眼,以拟人的方法来教学全文。
  
  一、赏图——看傲对碧空
  师(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埃及的金字塔,值得你骄傲的是什么?
  生1:我骄傲,我如此高大,如此雄伟。
  生2:我骄傲,我有金碧辉煌的色彩,集富贵于一身。我站在这茫茫的大漠里,熠熠发光。
  生3:我骄傲,我像一个金字塔,我是富贵的象征。
  (自评:说明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事物,更让我们深知文章的内涵。课始,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而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果你是埃及的金字塔,你站在这茫茫的大漠里,凭什么傲对碧空呢?观其外形,学生就能从色、形等方面找出让金字塔骄傲的理由。这一层的设计让学生从外形方面去初步认识埃及的金字塔,也让学生兴趣盎然。)
  
  二、会意——悟傲对碧空
  师:埃及的金字塔,你真的就如此自豪吗?
  学生纷纷在文章2~4小节中去找答案,自学批注后交流。
  生1:我骄傲,我是权力的象征,因为我的底下埋着的是埃及的国王,他们是至高无上的。
  生2:我骄傲,我是富贵的象征。因为有了权利,就有了金钱,我的身体全是金钱堆砌起来的。
  生3:我骄傲,我是胡夫金字塔,我身高146米多,有40层楼那么高,绕我一周,要走1千米的路径。
  生4:我骄傲,你看我多结实,我由230万块砖砌成,这些砖平均每块重2.5吨。
  生5:我骄傲,我有独特的结构,有浩大的工程,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道路,可绕地球一周,用火车装,要60万个车皮。
  生6:我更骄傲的是我们建造的过程,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运石块。
  师:金字塔呀,是谁让你如此骄傲的呢?真正让你骄傲的又是什么?
  生7:是聪明的勤劳的埃及人建造了我们,真正让我们骄傲的应该是聪明的埃及人!他们在建造我们时,先垒起石块,然后再堆起一个土坡,然后将石块拉上第二层。
  (自评:这一环节是文章的重点,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摈弃了常规的教学,而将视点落在金字塔所折射出来的人文光环上。我趁势反问,你们骄傲,你们自豪,就仅仅因为你们的外形吗?由此,学生纷纷地关注文本,细读文本,到文中寻找值得自己骄傲的内在的东西。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从埃及的金字塔的结构、高度、建造的过程中深悟了金字塔的人文内涵,同时细细地探究了文章的说明文法。这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却能让学生深究文本,并且能多方位思考,读出了金字塔的特点,更读出了埃及人的聪慧,读出了古文明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比纯粹的说明文教学要丰富得多。)
  
  三、写诗——赞独领风骚
  以上两个环节,都是吸收文章的信息。但是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吸收,更重要的是要输出,学会表达。因此,第二个环节,我请学生写诗,赞一赞埃及的金字塔。在静静的写作后,一首首动听的有节奏的小诗出现了。
  (自评:从外形的赞美到内涵的赞美到主题的升华,我引导学生把《埃及的金字塔》诠释得有血有肉,他们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表达,孕育感情,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步步推进。)
  总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是一门创新的艺术。《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老课文,我已反复地教过许多次,有过兴奋,也有过遗憾。更多的遗憾是我一直把它当作说明文来教,教给学生说明的方法,并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表达。但是后来再钻研文本的时候发现,其实这篇说明文也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也能教出自己的特色。金字塔是埃及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因为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呢?于是我就紧扣“傲对碧空”,以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把自己当做金字塔,说说让自己骄傲的理由。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从外形、结构、建造等方面说说让自己骄傲的地方。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研究文本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会表达的过程,更是学生深化认识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既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又实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真正做到了言意双赢。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