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本对话“美化”阅读教学

2011-12-29 00:00:00贝英旭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2期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美化”阅读教学。
  
  一、与字词对话——品味语言美
  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引导学生对那些能表情达意的词句细细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如人教版一年级教材《金色的秋天》中有这么一部分内容:一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请看教学片断: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很多树叶。一片就是一片一片有很多。
  师:叶子是怎样落下来的呢?
  生:飞舞。
  师:“飞舞”是怎样的呢?
  生:就是飘落下来。(生动作演示)
  师:落叶像什么?
  生:像蝴蝶。
  生:像风筝。
  ……
  师:让我们也来做做美丽的落叶吧!(课件出示落叶动画,生边读边加上动作)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一片片”和“飞舞”,借助联想,想象意境;借助多媒体,渲染气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让学生具体地体会到了“一片片”和“飞舞”所蕴含的丰富的形象内涵、情感内涵,感受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真谛。
  
  二、与人物对话——挖掘意蕴美
  如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交流,使学生与作者或文中人物走到一起、想到一起,以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呢?
  在人教版二年级教材选读课文《秋天》这一课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它们在做什么呢?来回跑着是怎样跑的?你能来演一演吗?你觉得它们开心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当当这些小动物吧!现在我是谁呀?(师拿出一张落叶贴在胸前)让两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完成角色的转换。
  生成性问题1:小鱼小鱼,赶快游过来藏到我这边来吧!(学生游上来)小鱼你好,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呀?你在做什么呢?
  生成性问题2:蚂蚁蚂蚁,你们在哪呀?原来你们跑到我上面去了,你们在做什么呢?
  让学生边唱《健康歌》边做运动,体验小动物的快乐。
  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到秋天落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快乐生活。
  
  三、与情感对话——升华心灵美
  在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要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美,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人文互动,产生心灵的撞击,升华心灵美。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一课,借“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的想象,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显示了儿童纯真美好的心灵。我们可把激发学生真情、生成丰富想象作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途径。
  师:一个太阳,许多好吃的谷粒,一双好腿,都是小姑娘的美好心愿,此时此刻,你觉得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很有爱心。
  师:是呀,看到了小姑娘像马良一样的爱心,而此时我们虽然没有马良的神笔,可咱们有的是——?
  生:爱心。
  师:对呀,只要人人心中充满了爱,只要人人都愿意献出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难道小姑娘的心愿只是这三样吗?
  生:不是,课文后面有个省略号,那就是说明小姑娘还有很多心愿。
  师:你们能来说说小姑娘还有什么心愿吗?
  听了我这些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学生蠢蠢欲动,急切地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我随即让学生把愿望写在书上。
  
  四、与情境对话——探索空白美
  有些课文在叙述与描写中会留下一些空白,而这些空白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文本进行对话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文本中的空白美。
  人教版一年级教材《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中,燕子妈妈三次让小燕子去看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当读到这儿时,我问学生:“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们略作思考后问:“小燕子为什么到第三次才发现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呢?小燕子是怎样认真看的呢?”接着学生们把自己扮成小燕子,一边表演,一边说:小燕子飞呀飞,停在冬瓜身上,低下头仔细看,呀,像枕头一样的绿色的冬瓜皮上,还有细毛呢;小燕子飞呀飞,飞到茄子地里,停下来左看右看,呀!紫色的茄子像大灯泡,柄上还有尖尖的小刺呢!
  通过生成性问题的探索和情境的创设,学生生动地与文本进行了空白美的对话,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总之,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美”的对话,让学生在形象的感知、语言的品味、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升华上有所提升,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促进人格、心理和智慧等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