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尝试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掘文本展开“小练笔”。促成阅读与习作相融合,有效治愈了不少学生 “无话可说,说假话,记流水账”等习作通病。
一、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好处
1.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苏教版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其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中不仅有“香港回归”、“北京申奥”这样的新题材,也有“神州号”、“东方明珠”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文中的叙事质朴平实,抒情情真意切,描写赏心悦目。读不同的课文,学生就会有不同的体验,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小练笔能让学生及时、快捷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中,各有不同的感悟,小练笔为他们提供了表达内心独特感受的机会,使他们不受约束地将自己的思想尽情地释放。
3.能让学生品尝写作的成功
传统作文一单元有一次,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抄写,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写作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批阅一次作文,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而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二、如何实施小练笔使之获取最大的收益
笔者在教学时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为学生找好文本的空白,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练笔,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顺课文结尾——续写
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课堂小结。这小结,有时是教师自己作的,有时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合作完成的。小结的内容往往是一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或者受到的启示或延伸。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的小练笔。
如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之后,我尝试着让学生接着讲述后面的故事:(二选一)
练笔选题一:
读了高尔基来信,高尔基的儿子很受教育,时时记住爸爸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有一次……
练笔选题二:
读了高尔基给儿子的回信,我深受教育,对于“给”永远比“拿”愉快我有这样的体会。有一次……
2 .抓课文的空白——想象
e/9BagsvEnl64pVv+cARZg==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这就是文章的“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再创造的能力。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自然段中,“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这里省略了石头在水滴作用下漫长的变化过程。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滴水穿石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让学生想象,将“水”滴穿“顽石”的过程写下来。
文中的一处提示语,一个省略号,都能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学习时,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补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借课文中的矛盾——探究
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各自理解的不同而产生争论,若此时教师能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