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个加油站。如果学生对什么课程有兴趣,那么学习的热情一定会空前高涨,学习效果一定会出人意料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会不断地进入新的高峰,不断采摘到希望的鲜花。教学中,我有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和发现,积累过不少的经验和方法,有过不少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致力于师生关系的培养,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善于观察学生,课上课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面对差一点的学生,要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他们的成长入手,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面对情绪低落的学生,及时发现、找原因,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曾经有一名学生因为期中考试不理想,情绪不好。笔者及时与他沟通,分析原因,增强他的自信心,使他及时从误区中走出来,并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就意味着收获,就能受到学生的认可与爱戴,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把你当做亲人,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了。随着课堂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课再也不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模式。所以说,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当务之急。利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每位教师各有千秋,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言、歇后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信手拿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并可以把内容化繁为B8ZyCYnJ2rxqWwDi72ekfG3iiZvyGTc63dsg/7BDNYk=简,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述“改革的实质”时,一些学生很难理解。于是,笔者让学生听姜昆的相声“电梯奇遇”,学生笑了。笔者紧跟着提问:“在一些地方,官僚主义使一些部门有时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是不是应该改革一下?”学生回答:“得改。”由此,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改革就是改变那些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俏皮话、顺口溜以及形象的比喻等联系在一起。课中可以运用幽默语言的事例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挖掘、去发现,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使用音乐导入新课或者在课堂中穿插音乐歌曲,可以一改以往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认知、理解、拓展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遵义县三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