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显得弥足珍贵。同时,新课程提倡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质疑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分析课文,探索未来,鼓励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课本知识与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觉得,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问题的设计
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为了使问题的设计有启发性,要避免使用呆板、机械的语言,更不能用反问的语气,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提问的目的。问题的词句含义要善于让学生理解,不用空洞的语言。设问切忌大而空或细而浅,这样不仅失去了提问的价值,而且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积极的提问可促进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总结的能力。反之则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改革首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维。提问总是与思维相伴,提问是思维的起因,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提问的特点:问题提出要自然、问题背景要清晰、问题进行要有梯度,思考问题要有时间。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前后贯通,让学生抓住知识生长点。提问要符合难度与量力性原则的一致性,既不能降低难度来满足量力性,也不能不顾量力性而一味追求高难度。要善于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巧妙设计问题,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获取知识,化陌生为熟悉。
(2)注意情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提问的提法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使提问提法新颖,让学生坐不住,预先解决而后快。生动活泼的设问语言和趣味问题相结合,能吸引学生的思维,激发思维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
(3)量力而行,注意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问题过浅,提问所含信息量少,就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课堂提问要适当,提问所含的信息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
(4)打破传统,学生问老师。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提问,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倡导思考精神、怀疑精神。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学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精心地设计科学的课堂提问,让卓有成效的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使得提问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才能使得课堂妙趣横生,构建高效的课堂。
(南康市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