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素描是美术升学考试的必修之课。认识和掌握素描的规律,使我们在素描实践中取得主动权,获得真正的自由,由“自在”而转化为“自为”,从而“心手相应”“运用自如”,逐步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才是提高素描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素描教学的意义
通过素描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坚实的造型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技法,并逐渐运用于艺术创作实践中,为进入艺术院校和适应社会美术工作奠定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是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找出区别、在虚实中寻找层次、在大小中确立主次等各种艺术技巧和处理手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感觉、思考和作画的能力。要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精神。
二、形体结构和整体感是素描教学的关键
素描学习过程中,构图、比例、形体结构以及画面的整体感是构成一幅画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真实、生动地表现物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是我平时教学强调的重点。学生平时画素描易出现的错误之一是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缺乏整体意识,导致画面极不协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错误之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弄清楚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三、注重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笔者认为,要想学好素描,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①多看,是指不能光画、死画,而要多看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多看他人的习作,好的差的习作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也要多看自己的习作,退后看,换个环境看,画完后挂在墙上反复看,用镜子照着画看等。变换看的角度,可以避免错觉,容易发现毛病。②多想,是指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善于找规律,多给自己提问题,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③多问,就是虚心求教,多问容易通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前人求学之道,我们要发扬光大。④多练,即多画、勤画速写、慢写、默写、想象画等。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要想获得过硬的造型本领,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⑤多记,就是要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长期持久地积累形象,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记形象。只有日积月累地下工夫,才能达到招之即来、下笔生辉的自由境地。
四、示范教学,因材施教,强调素描教学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示范画法,学生学起来更形象直观。老师及时地立竿见影地帮助修改其不足,将会使学生铭记在心,牢固地掌握。有时遇到画面整体问题,只需侧重从大处调整整体关系,不必面面俱到示范更多局部。有时遇到画面局部问题,只需稍加调整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示范,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会感到吃得饱。素描训练的每一环节力求进步都是相当艰难的,甚至感到乏味或单调。它是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恒心的苦练阶段,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该对他们充满爱心,引导突破各个难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可喜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从心理上多予以关怀、沟通,多次帮助其修改画面,讲清修改意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力求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高考素描教学中,只要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定能教学相长。教师应尽一切所能,立足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怎样进行素描教学,对于该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探索中让学生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渐渐有轻松愉悦之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这应该是我们教学上所共同追求的。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