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探究

2011-12-29 00:00:00应菊红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摘要:教师使用教材时,需要关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批判性地运用教材,要对教材进行选择、批判、提炼、再创造等处理,实现高效输入,促进知识内化,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关键词:二次开发;整体教学法;任务
  
  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承载着教材编制者的教育理念,教材含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而现实教育教学情景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因而教材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存在着矛盾。目前“Go for it”教材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以学生习得语言为基础的教材,而我国学生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学得为基础,缺乏充分的语言环境。教材本身与学生是一个矛盾体。教材着重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实际的课时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因而产生了课时与教材的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一、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1)合理性原则。教材的开发需要合理性,它要符合以下几点: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单元话题,符合教材编制者的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要考虑到以下几点:学生的接受能力,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是否符合所教班级中的学生,知识的迁移。
  (3)实用性原则。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开发教材为了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用性具体表现为:更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有所铺垫,增加学生的学习技能。
  (4)效率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是指:每一个设计都在学生的认知方面、学习技能、学习策略等方面有所影响,节省学生课内、外的英语学习总时间,不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且要减少课时量。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1)将话题延伸,提供写作范例。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评价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标准之一,因为写作不仅要考虑表达的内容,而且关注词、语法的正确运用、篇章的结构。学生要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的篇章结构,才能创造出新的作品。教师要创造学生学习范例的机会。例如,九年级Unit7单元话题是关于旅游的话题,教材的范例是游巴黎。学生不熟悉巴黎的景点,就激发不出学生的情感。文章中,能让学生知识迁移的句子有限,如Paris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It is one of the liveliest cities in Europe. There are many things to do there. It has some fantastic sights,including……而学生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写国内的名胜古迹,尤其他们曾经游过的地点。仅靠教材的这些句子,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游泰山、黄山、北京、上海、海南、杭州和新疆等地的游记。教师所给的范例,不仅增加典型性的句子,便于学生背诵,而且所给的语言及词块要确保学生使用后能产生知识迁移。学生亲身体验写作,教材的内容就能达到了深层次的理解,比单纯背诵教材的范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将语言点整合为篇章,精心设计任务。将教材中零散的词汇、零散的句型整合成有意义的篇章,组合成词块,用有意义的篇章来加深记忆。例如,八下Unit1教材编制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Section A虽形式多样,但语言点凌乱,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Section B学生对教材中的“我”缺少兴趣,单元阅读中的句子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整体教学法,可将教材整合为以下3个问题:①What will happen in the world in the future? ②What will my life be in my forties? ③What will happen in Ningbo in 60 years? 通过问题,将单元的语言点、话题融合为一体。学生先预习教材,再从money、books、life、time、transports、environment、cities、trees、cars、robots等方面展开想象,谈论What will happen in the world in the future。在谈论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法,如more、less、fewer、crowded的使用,对不正确的用法加以纠正。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起始句与总结句。起始句: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great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the world;总结句:I’m sure the life in the future will be much better than today。通过整合,让学生自学教材。教师所给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方面,学生觉得任务具有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了Section A中的语言点,如more、less、fewer、crowded的使用机会,把凌乱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教师在任务中指导写作的篇章结构,为后续的写作作了铺垫。另一方面,第一个任务中的片段要在后面的任务中不断地扩充,不断地循环。第二个任务,将模仿教材篇章结构,设想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个任务,由学生在阅读中提炼素材,为自己的任务所用。学生在提炼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主动整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新的知识。教师可以简化句子,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这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整个单元不仅节约了2课时,而且学生能灵活地应对写作,单元的内容得到了迁移。
  (3)拓展学生视野,储存写作素材。当教材的内容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时,有必要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九年级Unit6单元是以学习定语从句为目的,讨论歌星、影星、歌曲。所教的学生由于受环境的限制,爱好差异,不能满足此单元的阅读与写作。教师要介绍有关folk music、jazz music、rock music、music、classic music、pop music等知识,包括The Beatle乐队、美国乡村音乐代表John Denver等中外文化的介绍。可以增加关于国内主要明星及主要影片的范文,所提供的范文要使用可理解性的语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背景资料,同时为学生储存写作素材。
  (4)将实用词汇整合为文本,促进知识内化。当教材中的语句较复杂,或学生难以把握教材中的思路时,就需要将篇章中的实用词块及句子进行简化、提炼、整合为相近的文本。例如九年级Unit3中的阅读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此篇阅读中父母观点与孩子的观点相互交叉,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思路,但实用词汇居多,学生在理不清的篇章中学习词汇,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因而,就有必要以文本中的观点为基础,重整教材。将词汇整合为2篇文章,一篇为父母给儿子的信,另一篇为儿子给父母的信,每封信都包含新的语言点。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以减少学生视觉疲劳。如先给关键词,让学生retell it,再给中文的信,转换为英文信,将词含于篇章中,以加强词的语用,增加词的使用频率。在学生的任务中给予一定的脚手架,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语言点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九年级Unit6中的阅读文章谈论的是几个人对食物的喜好。教材中的阅读句子长而复杂,课文把讨论的句子堆积起来,由于文中谈论的是他人的话题,学生的情感难以激发出来。因此就要选择关于对食物观点的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让学生理解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替换这些句子。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饮食观,当学生亲自处理这些任务时,他们就会认真反复研究教材、提炼、模仿教材的主要句子,并运用到写作中。此时,学生的作文与学生元认知构成新的易读的文本,比单纯背教材更节时、更有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
  (5)将语法设计到任务中,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在没有充足的语言环境下要学好英语,学习语法是必要的。以功能意念为单元的教材中涉及的语法凌乱,语法往往来去匆匆,学生对语法没有深刻的印象。语法没有系统的归类,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例如八下Unit3主要内容是学习过去进行时,教材中的文本虽大量使用此语法,但是涉及新的词汇较多,学生的注意点在于新的词汇,不太注意到新的语法。学生的难点在于掌握短暂性与持续性动词。教师可与学生共同用双语编几个简单的故事,让学生使用新的语法。如While I was walking in the street,a thief stole a purse from a girl. When I called the police,the girl was running after the thief……故事需要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编故事中,学生真正体验动词的短暂性与持续性。任务前教师须提供必要的词块,同时鼓励学生扩充词块。任务以意义为中心,学生在情景中使用语法,容易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设计任务时,要尽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材的二次开发需要教师根据课标、学情,判断教材编制者的用意,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增、删、改、替、提炼等灵活处理,以便于知识的迁移、内化,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教育对象而改变,要更好地服务于个性化的课堂。教育情景、教育对象千变万化,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个性化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俞红珍.教材“二次开发”含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