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索

2011-12-29 00:00:00朱小红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摘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着重分析了几种教学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英语;高职英语教学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培养模式。本文根据我院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结合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以期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法。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
  工学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实现这一艰巨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尽快完成自身的角色换位,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
  二、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渗透
  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中教师要以职业所需英语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职业工作的能力,有意识地将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彼此融合、相互渗透。要转移高职英语教学的重心,强调从职业的需求出发,探求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渗透并不是否定基础英语,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职业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将语言学习与学生需要、职业需求结合起来,学生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也正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
  “工学结合”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开展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关键是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纯接受理论知识为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下面,来分析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首先来看讲授法与讨论法。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和实际交际的能力。教师由原来的教师中心变成了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最近几年高职英语课堂逐渐减少了讲授的时间,增加了讨论法的运用,也就是由讲授法逐渐转向了讨论法。但是,许多学生在好奇而积极地参与几次之后,发现活动索然无味,参与的积极性降低,这说明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理想。
  到底营造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根据学院的教学改革,教学中我积极实践,让我的课堂讲授蕴涵着启发、探究和发现,时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在这种讲授法教学中,我通过关注自己的提问和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从而保障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多种方法并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教法。需要提出的是,讲授法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流传已久的教法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代名词,高职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的使用并非一定会达成“以学生为中心”,还需要关注学生具体的实际讨论状况,学生的参与不止于学生开口说英语,更需关注其地道的表达、灵活的运用及其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讨论不止于学生之间,更有教师的引导。如:讨论之前的精心设计,必要的语言输入,心理的疏导和激发,讨论过程中适时、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和欣赏,讨论结束后的点评和总结,向更深、更高方向的延伸和拓展等。
  (2)其次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岗位需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类指导,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尝试、选择、参与,使学生在模仿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外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扎实开展好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成员间明确学习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收获。
  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深层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职业特点来选择切合实际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3)最后来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针对单元授课的中心话题,设置一个场景,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角色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练习所学知识,体会职业需求,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针对课程难点,确定本次课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每节课之后,让学生准备角色扮演题,并要求每次课之前进行展示,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又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总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及职业需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