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亲子教育中的游戏教育模式

2011-12-29 00:00:00李春丽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亲子教育已经成为近年来早期教育的一个焦点。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抚育者与婴幼儿的互动性活动为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的一种早期教育形式。它能够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情得到满足和沟通,促进孩子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对于听障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听力障碍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聋儿,其亲子间投入的时间应是健听孩子的几倍。在聋儿教育教学中,针对低年龄的孩子,亲子教学尤为重要,而游戏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首要选择。“玩”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他们除了睡眠、生病以外,无时不在动作,不在游戏。”游戏是孩子的自然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从中得到满足。在亲子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游戏教育模式,这样提高了聋儿的参与意识及学习兴趣,孩子们特别喜欢,因而也提高了孩子的感知、理解能力。聋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成亲子游戏,便成为教学中的最佳内容。聋儿在亲子游戏中,得到足够的空间与自由,游戏使他们快乐,各种技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亲子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如下的游戏教育模式。
  一、教师的演示
  “演示”一词译自英文的“Presentntion”,意为在他人面前陈述、表达、展现或解释某一事物的一种方式。在汉语中,“演示”一般做动词使用,用来表示表演和展示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中,演示一直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亲子教学中,演示教学也是尤为重要的。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告知家长这节游戏课的内容、训练目的、重点、难点部分以及注意事项,然后是教师细致地演示,两名教师分别以聋儿和家长的身份完成游戏教学内容。这样的方法,调动聋儿直觉进行活动,它的直观性强,引起了聋儿的兴趣及注意力。在演示教学时,气氛一定要轻松,聋儿会觉得好玩,这样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注意。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亲子班的家长们,在教学时,教师可直接演示活动内容,结束时可向家长提问:本游戏训练的目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可提高亲子游戏活动的质量,家长们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易于掌握训练的内容。演示教学,是聋儿亲子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师指导家长共同参与游戏,引起聋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听障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因材施教,科学设计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景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之获得大量的语言信息。这样,能早日摆脱无声世界的羁绊,像健听儿童一样奠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知识技能、经验与态度、品德与行为的基础,逐步成长为自尊、自立、自强和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的人。
  因为亲子班的聋儿年龄小,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困难,所以先让他们的妈妈或爸爸与老师一同游戏。在游戏中,每个人都表现出开心快乐的神情,这样自然会吸引孩子们。此环节要充分利用玩教具,从而调动聋儿的视觉、听觉、运动系统协调活动。在快乐的氛围中,聋儿会很自然地与家长一起游戏,调动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聋儿的兴趣易于变化,稳定性差,教学时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富有游戏性。要消除无关事物的刺激,排除干扰,使聋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活动中。通过兴趣教学,聋儿渴望认识事物,并产生积极愉快的心情,调动了聋而求知、积极参与的意识。当产生兴趣后,逐步发展学习、游戏、模仿劳动等,进而扩大覆盖面,让亲子游戏教育模式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教师与聋儿游戏,引导家长配合完成游戏
  教师要抓住聋儿的兴趣,从兴趣入手,选择那些符合聋儿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游戏内容,从言语中表现出对游戏的喜爱,并用夸大的动作来吸引聋儿共同进行游戏。例如:进行动物拟声词辨听时,教师可先放一段相关的动物叫声的电教片,让聋儿对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了初步的认识。告诉他们这是小猫的叫声(喵喵喵),那是小狗的叫声(汪汪汪),还有小鸭子(嘎嘎嘎)……引导家长与教师演示,一边做小动物动作,一边发出小动物的叫声,随后让聋儿在家长帮助下找出相应的小动物,并一起模仿动物的叫声。这样锻炼了聋儿观察与分类能力、辨听与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发给每名孩子一个动物头饰,结合拟声词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动作与叫声,让聋儿将手中的头饰与玩具和电教片中的动物对应,完成找朋友的游戏。这样,家长掌握了游戏方法,课后可与聋儿进行亲子互动的游戏。
  四、针对聋儿游戏完成情况,教师要予以及时鼓励
  聋儿的心理与健听儿童一样,喜欢听到别人的表扬、赞许。这样的鼓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孩子们更愿意与老师、家长一起游戏,听从老师、家长的指示去完成游戏动作。教师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或是轻轻地抚摸聋儿的头,亲亲他们的脸,微笑着点头,抱抱他们,都会给聋儿极大的鼓舞,促使聋儿有稳定的情绪,在家长的引导下共同完成游戏内容。作为教师,要有闪亮的眼睛,及时发现聋儿完成游戏的情况,要从起点开始不断给予鼓励,让聋儿充满信心地完成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聋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每个游戏都需要聋儿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运用各种玩具,从而促进聋儿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是有效的,最有创造性的,最可持续的发展。
  亲子教育中的游戏教学应贯穿于聋儿康复教育的始终,通过游戏教学带给聋儿无限的快乐。他们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各项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亲子游戏教育模式可概括为:演示、兴趣、引导、鼓励。要注重寓教于乐,让聋儿从玩中学习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亲子间在愉快的气氛中,共同体验着学习的乐趣,为孩子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早日与健听人群进行正常交往,能够早日回归社会主流。
  (黑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