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主题报告会成功举行

2011-12-29 00:00:00杜惠清
国际公关 2011年4期


  编者按:7月6日,“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主题报告会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本刊特作20周年庆典专题,将会上精华内容呈现,包括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全球公关联盟主席约翰·勃鲁塞克(John Paluszek)等人的精彩演讲。此外,正逢2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刊登了对协会做出重大贡献的首任会长柴泽民和第二任会长李道豫的人物报道。
  
  7月6日,原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和政协副主席李蒙等领导人,以及来自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的领导及全球公共关系领域资深专家、业内人士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这一话题,并庆祝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主办方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还为39家单位和10名个人颁发了“杰出贡献奖”,并对22名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主持。
  原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正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的公共关系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国家软实力建设、城市品牌建设、公共传播沟通以及协调国际贸易纠纷等诸多方面,公共关系都大有可为。”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原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协会成立背景,他说:“20年前,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下,国际上盛行的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随着开放的春风进入中国大地,一些有识之士投身于公共关系知识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批公共关系组织和专业公司相继成立。当时已经回国的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同志、驻英大使陈肇源、驻日大使肖向前等一批老外交家为积极推动中国的民间外交的发展,增进中国与国际公关界交流与合作,创办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柴大使亲自担任协会首任会长。”
  李道豫在讲话中总结了协会20年来在全体会员共同努力下所做的大量工作。他指出,随着我国国力的大幅提升,我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影响愈来愈大,世界需要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加强公共外交是国家当务之急。
  会上,何鲁丽、李蒙等领导人宣布了获得“杰出贡献奖”的单位和个人名单。回顾协会的发展历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特别是来自高校、企业和公关公司及省市协会长期以来的帮助和支持。为此,在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之际,协会特颁发“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为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同时感谢他们多年来始终如一地支持协会的各项工作。此次协会为39家单位和10名个人颁发了“杰出贡献奖”,对22名个人进行了表彰。
  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就“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做了主题报告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已普遍得到境内外媒体及公众的关注,我国外交部、国新办等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工作,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展开。活动把“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作为报告会的主题,符合协会“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宗旨,对协会更好地宣传和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球公关联盟主席约翰·勃鲁塞克(John Paluszek)做了关于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的主题演讲。他谈到全球进步将如何推进及实现,公关人在促成其实现的过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话题。他认为:“公共关系处在时代变化之中,时代的变化需要我们的服务,这些变化包括社会责任报告/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媒体与网络、全球化与民主等。”
  国际传播专业人士协会(IABC)主席朱莉·弗里曼(Julie Freeman)在致辞中表示,公共关系行业需要一位倡导者,这位倡导者可以是一个个人或组织,倡导企业领导人加深对公共关系重要性的理解。而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正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2010年,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营业额达到21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25%。这是20年来的飞跃。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公共关系事业从无到有,并已步入成熟和发展的新阶段。协会致力于开拓和发展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协会的队伍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中外著名企业、专业公关公司和组织陆续成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单位会员,一些资深公关从业人员、专家、学者作为个人会员加入了协会,为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两次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称号,被授予“3A”级社团组织。协会已经成为分享行业规范、信息共享、专业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成为推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发展的社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