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融入。一个人旅行比一群人旅行更容易融入风土人情,更易得到当地人的认同,以最local的方式生活,这是最本质的背包客精神。
空间,心灵。一个人旅行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心理空间,旅行成为滋养心灵、获得成长的方式,而不是肤浅的娱乐。人生得也罢,失也罢,重要的是心灵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独立,强大。一个人旅行要独立面对更多的风云际遇,独自承担悲欢,这时一个强大的自我开始显现,这是一个未曾谋面的自己,一个陌生又熟悉的本体。
本期的主题是关于单身女孩在路上,我们选取了三个普通的女孩。拉姆,多年来独步边疆,一次次走在路上,感受着自己的蜕变;李,自驾摩托穿越无人区,在路上她每一公里都在面对着一个真实的灵魂,这个灵魂源于不曾发掘过的自己强大的内心;陈宇欣,第一个在北极裸泳的女子,19岁就环游欧洲,在路上她感受着人性的美好,因为人和人最基本的信任,总在旅途中露出它动人的面庞。独自上路也有风险。25岁的广州女孩魏茵,4月中旬独行川藏线遇害。本期专题中也做了若干行前和行间的提示,毕竟生命的价值大于一切,安全回家是最终的目的。
户外只是一种通达心灵的外在形式,只有充盈着好奇和探寻的心,才能让女人坚持走在路上,并且在其中得到更为深远的乐趣。在探险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深入的主题,她们的生活不只是在路上,更是在探寻价值。1868年出生在法国的大卫•妮尔是女性在路上的传奇。她终生对西藏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尊崇,1891年她开始了终生漂泊的旅行生活,曾先后五次到达西藏及其周边地区从事科学考察。她首先是一位藏学家然后才是一位探险家,她在西藏路上的探险是为了完成她的哲学研究。临终之前,她请人用汉文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并抄录在寝室的墙上:向伟大的哲学家大卫•妮尔夫人致敬。这位精英获得了极其丰硕的哲学知识,把佛教及相关仪规引进了欧洲。同时作为一个探险家,她在96岁也依然浪漫:“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大卫•妮尔用自己的一生告诉女人们,只要去实践就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用她101岁的高龄证明,在艰苦环境中折腾并不防碍寿命!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独自和孤单是两个概念,就如alone和lonely的区别。孤单与否还在于内心的强大与否。没有人能真正安慰另一个孤独的灵魂,快乐是从自己的内心创造出来的,属于自己的快乐,那是一片纯粹的天空。十月,夏风已经拂过额头,秋蝉已开始鸣叫,静下心来,收获一个充盈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