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习惯是每餐均有多少不等的主食,即谷类食物(也称粮食),或粥或饭,或米或面。谷类称为“主食”,而肉、蛋、鱼和大豆制品则称为“副食”。主食多,副食少,这个结构有利于膳食平衡。
不过,因为人们主要根据口感选择食物,所以那些好吃的、好看的、资源较缺的就被视为好的。这就使主食逐渐表现出两大问题,一个是主食越吃越少,副食越来越多(肉显然比粮食好吃),不利于饮食结构平衡;二是主食越来越精细化、单一化、油脂化(添加大量油脂),营养品质低下。因此,要想维持膳食结构的均衡,除了要保证主食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每天吃250~400克干重的谷类),还要注意增加粗粮,增加主食品种,以及减少油脂添加。
习惯吃面食的人,也不要总吃白馒头、白面条。蒸馒头、做面条、包饺子和包子等任何面食的时候,都可以掺入一定比例的全麦粉、荞麦粉、大麦粉等粗粮。购买馒头、花卷等面食时,可买黑面馒头(全麦粉)、黄面馒头(加了小米粉)、玉米饼等。购买面条时,可以买各种蔬菜面条、杂粮面条等。总之,就是要避免“以白取胜”,要时刻注意面食越白则营养越差。
经常吃面包、饼干等方便主食的人,要注意标签上的配料表,选择有全麦粉、粗粮、麦麸的配方。还可购买加入紫薯、南瓜等薯类或蔬菜的面包或饼干。当然,选择该类主食还有更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注意配料表是否添加了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或者棕榈油、椰子油等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这些油脂的存在严重降低该食品的营养价值。
除了增加粗粮,改造主食的另一个关键是减少油脂。首先必须抛弃油条、葱油饼、炸馒头、方便面、麻花、油炸糕、麻团等油炸主食。其次,对抛饼、油饼、酥饼等虽未油炸但也添加大量油脂的主食也要格外当心。最后,吃面条、米线、米粉等快餐主食时,要注意那些油乎乎的汤,或后浇上的油脂(像油泼面或炒面那种)。总之,就是要尽量少吃油乎乎、香喷喷的食物,不管它是主食,还是小吃,油脂多就是祸害。
不吃含油脂较多的主食类食物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放心大胆地吃副食即鱼肉蛋奶了。也就是说,如果主食中脂肪(油脂)很少,那么即使鱼肉蛋奶中有一些脂肪,也不至于造成脂肪过量——当然,副食烹调时也要注意少用油脂才行。
不论如何,主食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居民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饮食结构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吃好主食,即吃出主食营养,控制主食油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